紋身之美秋海棠特展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10.07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即日起至明年二月底,在植物園特展室推出「紋身之美-觀賞秋海棠特展」,觀眾可以一次看到四十多種秋海棠科植物,雜交品系及十餘種具觀賞價值的原種,令人目不暇給。
四十多種秋海棠包括蝦蟆秋海棠、四季秋海棠、鐵十字秋海棠,以及各種不同生長型的非球莖類觀賞秋海棠等。繽紛多樣的葉型和色彩變化,宛如精心創作的紋身藝術。
科博館植物學組胡維新研究助理表示,秋海棠屬於秋海棠科,除了原產夏威夷的單屬種「夏威夷秋海棠」之外,全部屬於秋海棠屬。
秋海棠分布於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除了歐洲及澳洲之外,其他各大洲都有它的蹤跡。
人類栽培及利用秋海棠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14世紀,中國古書上就已經出現秋海棠的栽培紀錄。根據統計,全世界秋海棠野生種類超過1500種以上,人工栽培的雜交品種更高達10000種左右,是被子植物中10個種類最多的屬之一。
如今秋海棠科植物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觀賞花卉,而容易繁殖、易於照顧,觀葉、觀花兩相宜,都是它特別受到人們青睞的主要原因。
在這次特展中,觀眾可以看到許多觀賞秋海棠重要品系,例如經過雜交育種而發展出葉片花紋豐富多樣的「蝦蟆秋海棠」、廣泛應用在大居家盆花和庭園花圃造景的「四季秋海棠」,以及因為葉片中心具有大片形似德國鐵十字勳章咖啡色花紋而廣為世界園藝愛好者栽培的「鐵十字秋海棠」。
此外,特展中也可以發現各種直立莖、蔓性爬藤和地下走莖等不同生長型的非球莖類觀賞秋海棠,無論是走莖的形式、葉片的紋樣和花朵的顏色都有豐富的變化,猶如上帝與人類聯手創造的結晶,更增添賞花的樂趣。
胡維新研究助理表示,不同類群的秋海棠會有不同生長條件,但是多數秋海棠的原種多分部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森林下,因此喜愛生長在陰涼潮濕的環境是多數秋海棠的特性。
每年11月至第二年5月,是秋海棠較佳的生長季,也是多數種類開花的季節,在栽培介質的使用上,通氣性好,排水功能佳是最重要的原則,因根系較淺,宜以淺盆栽培。
由於光線的多寡會影響到秋海棠葉色的表現,胡維新研究助理建議,栽培場所可以選擇有明亮的散射光的環境,如室內的客廳、窗邊,或是室外的樹蔭底下、遮陰處,並避免讓強烈日光直射,以免曬傷葉子。
至於冬天寒流來時,如果溫度低於10度以下時則要避免凍傷。雖然秋海棠喜歡高濕的環境,並不代表介質的含水可以過高,介質水分過多,常會引起潰爛。
另外,秋海棠的修剪同樣非常容易,只要將過長的莖部或過多的葉片移除即可,如果切除的部分是莖,將來會從修剪掉的地方長出新芽,切除的部分扦插後還可以長成新的植株。
科博館長張天傑表示,這次特展中的秋海棠品種,不但具有高度的觀賞價值且容易栽培,民眾除了可以欣賞到各種美麗的秋海棠,還可以學習秋海棠的栽培繁殖要領,享受自己動手栽培的成就與樂趣,怡情養性。
圖說:秋海棠特展展場之一景。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4.08.25
住臺灣金甲賀 美籍夫妻同獲頒馬偕計畫永久居留證2014.08.21
失業男偷瓦斯爐遭逮送辦2014.10.03
黃國榮:拆路思義教堂為無稽之談2014.07.29
中市千人魚苗放流活動2011.01.28
台中市府持續推動搭乘公車優惠計畫2017.03.22
社會局:並非年滿65即可申請輔具補助2012.05.02
朝陽科大校園徵才提供15000職缺2008.03.30
興大舉辦張大千 楊麗花 林懷民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