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堆肥零廢棄政府民間拓通路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10.06
台中市政府表示:為加速推動各縣市回收堆肥廚餘,及解決以廚餘製成有機堆肥的後續通路問題,環保署正積極尋求利用民間現有的堆肥處理設施,餘裕量與專業堆肥技術,以減少政府投資興建廚餘堆肥處理廠及相關操作營運成本。
環保署表示,自民國90年環保署推動廚餘回收再利用以來,成效卓著,廚餘回收量已由當年的每日80公噸,提昇至每日1,917公噸,相當於回收了2座900公噸垃圾焚化廠的處理量。
廚餘再利用方式,主要為高溫蒸煮養豬及堆肥再利用,其中養豬約占75%,堆肥占24%,其它(製成乾飼料養雞、社區再利用等)占1%。
另外,依據各縣市統計可以用來堆肥卻不適用來養豬的廚餘,如堅果殼、蛤蜊殼、榴槤殼等,及修剪下來的花草樹枝等有機物質,大部分仍混雜在垃圾中送進焚化廠處理,如果能再分類回收製成堆肥,用於美化環境及種植蔬果,確實可讓廚餘零廢棄及化腐朽為神奇。
另,環保署表示,目前已公開甄選出1家,具有處理設備與能力的民間廠商參與,該署辦理的廚餘有機物再利用共同供應契約。
每月可提供各縣、市將回收的2,000公噸堆肥廚餘送至該廠處理,不但可以協助地方政府處理回收的廚餘,更可經由此合作的模式,讓民間技術與行銷的資源挹注,逐步將全國回收的廚餘全部轉化為有用資源,並產製符合肥料品目規格的優質有機堆肥。
環保署呼籲全民在家做好廚餘分類,再交由清潔隊回收運至堆肥廠製成堆肥,不但達成垃圾減量,更可讓廚餘有機物重回我們生長的大地,以生生不息的循環再利用方式,讓國內的廚餘全部轉化為有用資源,共同為守護美麗的家園而努力。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9.07.02
霧峰公所農業課謝榮昌臨退休不忘工作2009.04.23
大里市中新社區建構社區監視系統2008.07.07
霧峰鄉農會推出益全香米等特產2010.10.26
清水紫雲巖慶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2013.05.24
四十家業者獲市府台中食在安心標章2017.12.29
后里環保志工自發性組隊協助維護花毯節景觀2010.01.26
國美館辦典藏抽象繪畫展2013.08.28
霧峰農會創新才藝班結業蔬食成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