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17:06

郭柏川作品捐贈展即日起展出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10.04
國立台灣美術館累計超過六千餘件受贈作品中,已故郭柏川教授的畫作價值不斐,家屬捐贈的31件油畫作品,即日起至98年2月8日在該館舉行郭柏川作品捐贈展,值得欣賞。 為感念這一位可敬的美術家,以及郭教授家屬的慨然捐贈,國美館特別舉行「時代性、民族性、自我性的實踐者-郭柏川作品捐贈展」以資紀念,今天下午在副館長陳濟民、郭柏川教授的女兒及友人共同出席下,為這項展覽揭開序幕。 郭柏川淡泊名利為人謙和,自我要求更為嚴謹,常強調繪畫必須具有三種特性,那就是時代性、民族性和自我性,三者缺一,藝術的價值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更直指,一個藝術家的主要成功條件,是高尚的情操與風骨,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中如不能反映出他的個性與氣質,如何能稱為藝術家呢? 綜觀郭柏川的創作歷程,約略可分為三個時期:(一)留日時期:深受其師岡田三郎助的影響,作畫嚴謹,人體作品大都為學院派的素描表達方式,以幽暗的背景烘托出主體,明暗的色調使畫面柔和。 (二)北平時期:畫風有很大的改變,逐漸的放棄慣用的咖啡色調,改採北平所習見的朱紅宮牆、琉璃瓦、黃土平原、瓷器、街樹等色彩,畫面鮮明活潑,有著強烈的主觀意識。 (三)臺南時期:此時為邁向穩定時期,也常出現一系列連作。 地方的民俗色彩是其創作的源泉,並且靈活運用書法的線條與韻味,掌握中國畫的留白奧妙,而充分表現出內在的精神,畫面鮮明奔放。 郭柏川一生創作無數,生活周遭均是題材,靜物、人物、風景無所不能,更融合中國和西方繪畫的表現方式,而充分流露出其獨特的風貌與神韻。民國62年因病入臺南醫院,隔年1月23日病逝,葬於臺南關廟埤頭仔公墓。 圖說:副館長陳濟民、郭柏川教授的女兒及友人共同出席開幕儀式。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