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10/22
Wednesday
14:58

走讀母河記憶、祭祀溪王護庄 詔安客家文化節傳遞生態與信仰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婉愉/雲林報導
2025.10.19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婉愉/雲林報導】「2025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自9月28日熱鬧揭幕,活動持續至11月2日。今(19)日系列活動由雲林縣二崙鄉深坑社區發展協會主辦「溪王祭─祭祀‧傳承‧守護」,活動以延續百年的拜溪王祭典為主軸,並結合詔安細子才藝表演等節目,共同傳承詔安客敬天謝祖的精神,展現文化信仰與生態共生的生活智慧。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今年詔安客家文化節共有8場系列活動,陸續於崙背、二崙、西螺等地舉行,讓更多民眾了解詔安客家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歷史脈絡。深坑社區的詔安客源自清康熙年間,自福建詔安縣官陂、秀篆地區渡海來台開墾,逐漸聚居於此,形成獨具特色的客庄聚落。今日的「溪王祭」活動,不僅保留傳統祭祀儀式,更融入現代詮釋與環保概念,展現詔安客家人敬天愛地、感念自然的信仰精神,讓文化傳承與永續環保的理念相互呼應,代代延續。
 深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慶杰指出,早期深坑詔安客居於新虎尾溪流域北岸,田地多位於南岸,村民每日肩挑農具、渡溪往返務農。由於當時尚無堤防設施,每逢溪水暴漲常淹沒庄頭良田,為祈求平安,居民於1898年設立「石敢當」祈願驅邪防水、消災納福。先民秉持感天念地之心,以扁擔挑菜飯至溪畔祭祀溪王與石敢當,祈求溪水平安順流,庇佑庄民安居。此後於中元及除夕時節持續祭祀,逐漸形成深坑「溪王祭」的傳統。
 廖慶杰進一步表示,新虎尾溪是詔安客家人的「母河」,孕育了當地的農業與生活,也見證了族群與土地的相依共生。近年因環境變遷及河川污染,社區特別透過文化節活動重新喚起對母河的感念與守護,活動除以詔安客語解說祭典起源外,並規劃「溪水巡禮」生態導覽,結合文化傳承與環境教育,展現詔安客家人敬天畏地、尊重自然的生活哲學。現場同時有詔安客家在地學校與社團帶來藝文表演,讓傳統祭典更具活力與親和力。
 截至今日,詔安客家文化節已圓滿舉辦多場精彩活動,包括9月28日「客藝同樂」、10月4日開幕式、10月6日「水汴頭迎暗境─澹仔火遊客庄」、10月11日「聽聽在地的故事」開幕茶會,以及本日的「溪王祭」,皆獲得熱烈回響,展現詔安客文化的多元風貌。接下來系列活動將進入尾聲,尚有10月25日二崙鄉公所主辦的「客庄二崙嬉遊記」、10月29日「崇遠堂秋季祭祖」,以及壓軸登場的11月2日「詔安客庄─憶古厝‧音樂會」。誠摯邀請民眾共襄盛舉,走進雲林詔安客庄,體驗信仰與生態共融的文化魅力,感受客庄人文與土地情懷的深厚底蘊。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