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10/12
Sunday
08:13

2025世界心理健康日 草屯療養院教你用五原則提升心理韌性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峻/草屯報導
2025.10.08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峻/草屯報導】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心理健康日」,2025年世界心理健康日主題是「災難和緊急情況下的心理健康服務」。災難與緊急事件往往無法預測,災難或緊急狀況並不會依個人的學經歷或者社經地位有所區別,可能隨時會降臨到每個人的身上,災難發生時,內心會感受到驚慌、害怕、不安或急躁等情緒都是正常的。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副院長林俊媛表示,民眾可以透過運用「安、靜、能、繫、望」五個創傷心理復原的原則,來增強心理應變與復原能力,幫助自己在風雨後重新站起來。林俊媛副院長強調,這五個原則不需要一次完成,而是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慢慢練習與調整。重要的是,在面對困難的過程中,不要否定自己的感受,也不必急著「馬上好起來」,而是要給自己時間,用溫柔的方式陪伴自己走過每一段不容易的日子。
 一、【安】:促進安全。確保自己處於安全的環境中,降低因災難所引發的創傷壓力反應,讓身心重新獲得穩定感。
 二、【靜】:促進平靜與鎮定。
 突發事件常會帶來不安與失控感,可能引起情緒波動與身心不適,如失眠、焦慮、胃痛等。此時可從事一些熟悉的、能讓自己放鬆的休閒活動,例如散步、聽音樂、寫字等,有助於安定情緒。
 三、【能】:提升自我效能。維持正常生活規律,如穩定的飲食、睡眠與作息,是幫助自己重新掌握生活節奏的關鍵。
 四、【繫】:保持聯繫。與親友保持聯絡,分享彼此的感受,是舒緩災後心理壓力的重要方式。透過電話、社群媒體等,也能即時獲得資訊與支持,減少孤單與無助感。 
 五、【望】:心存希望。災難發生後,避免過度自責,將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掌握的資源與能力上,慢慢找回對未來的期待與希望。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院長丁碩彥表示,當災難發生時,除了物質與生活層面的照顧,心理健康的關懷更是復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每個人在災難中的反應不盡相同,情緒沒有對錯,也不需要拿自己的狀況與他人比較,更不必勉強壓抑自己的感受。如果經過一至兩週,自我觀察仍發現腦海中反覆浮現災難的畫面,或是對恐懼經驗難以抽離,建議尋求身心科的專業協助,透過心理諮商來緩解心理創傷所帶來的不適。丁院長強調,心理健康服務的存在,就是為了在這些特別時刻提供實際支持與溫暖陪伴。他也呼籲,平時應主動學習心理防災知識,為自己建立心理韌性,而在災後,更不能忽略情緒的修復與照顧;唯有透過社會支持、專業協助與自我覺察,我們才能在風暴過後,一步一步找回內在的穩定與重新出發的力量。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