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與臺大國際學院合作 21國50位國際青年體驗臺灣海洋風貌 跨國海洋教育交流激盪海洋新觀點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25.09.21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為強化跨國文化的海洋教育交流、提升國際視野,海洋委員會今年攜手國立臺灣大學國際學院,9月19日至20日以「與國際青年學子共探臺灣海洋生態與文化」為主題,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辦理兩天一夜海洋教育體驗活動。
來自美國、法國、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墨西哥、海地、瓜地馬拉、巴拉圭、史瓦帝尼、奈及利亞、馬來西亞、蒙古、印尼、印度、新加坡、泰國、菲律賓、越南、澳洲等21國,共50位國際及臺灣學生透過主題導覽、實地探索、文化體驗與科學實作,體驗臺灣北海岸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並結合科學研究與傳統智慧,成功建立跨文化對話平臺。
海洋委員會表示,為鼓勵各級學校參與海洋教育多元推展,增進全民對海洋的認識與關注,今年特別與臺大合作,辦理國際海洋教育體驗活動,活動以國際學生為主要對象,展現高度的文化多樣性。不同背景的青年齊聚臺灣,從各自的文化經驗切入海洋議題,激盪出嶄新的海洋觀點。透過跨文化學習,國際學生不僅更深入理解臺灣海洋環境與社會發展脈絡,也將自身對海洋的認識帶入交流,讓臺灣學生有機會與國際青年對話,提升跨文化的海洋議題協作與問題解決能力。
兩天一夜的行程結合環境教育、文化體驗與科學探究,讓學員在實地參與中強化對海洋的理解與情感連結。活動內容包括參訪海科館,與研究員一同進行「石花菜與海藻生態多樣性工作坊」,認識石花菜的製作、曝曬過程,以及海藻多樣性的生態價值與應用;「Coral Watch工作坊」則帶領學員觀察海洋自然復育與珊瑚生態,並進行公民科學調查,紀錄珊瑚健康狀況,認識珊瑚礁的生態價值與保育的重要性。活動另一大亮點是海科館「海洋主題探索」,透過深海模擬環境,讓學生認識深海生物的適應策略,並藉由遙控無人潛水器(ROV)展示,體驗人類如何以科技探索未知海域,學員們也在課程討論中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與未來學習中實踐海洋永續行動。
海委會指出,為了讓學員們深刻感受漁村的海洋文化厚度與溫度,活動除了規劃海科館漁村主題探索解說,也安排實地走訪八斗子周邊漁港,深入探索東北角傳統海洋文化及產業,到親身體會漁港中魚寮加工廠、認識臺灣漁村歷史、傳統漁法、漁港經濟與社會發展,學習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
透過活動前後測比較顯示,參與學員在「海洋與人類關係」的認知上有明顯轉變。許多國際學生表示,參與活動後更能感受到自身行為對海洋環境的影響,並願意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體驗海洋文化、實踐減塑與海洋生態保育等行動。
海委會表示,本次計畫展現教育如何串聯跨國科學、文化與社會,培養兼具環境責任感與全球視野的新世代公民。期盼未來有更多國際青年持續參與海洋議題的討論,擴大跨文化對話與學術交流,並透過教育推動實際行動,共同守護海洋永續。

圖說1:Coral Watch珊瑚生態觀察工作坊。

圖說2:國際青年走訪北海岸漁港,體驗臺灣漁村文化。

圖說3:21國50位國際及臺灣青年大合照。
返回上一頁來自美國、法國、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墨西哥、海地、瓜地馬拉、巴拉圭、史瓦帝尼、奈及利亞、馬來西亞、蒙古、印尼、印度、新加坡、泰國、菲律賓、越南、澳洲等21國,共50位國際及臺灣學生透過主題導覽、實地探索、文化體驗與科學實作,體驗臺灣北海岸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並結合科學研究與傳統智慧,成功建立跨文化對話平臺。
海洋委員會表示,為鼓勵各級學校參與海洋教育多元推展,增進全民對海洋的認識與關注,今年特別與臺大合作,辦理國際海洋教育體驗活動,活動以國際學生為主要對象,展現高度的文化多樣性。不同背景的青年齊聚臺灣,從各自的文化經驗切入海洋議題,激盪出嶄新的海洋觀點。透過跨文化學習,國際學生不僅更深入理解臺灣海洋環境與社會發展脈絡,也將自身對海洋的認識帶入交流,讓臺灣學生有機會與國際青年對話,提升跨文化的海洋議題協作與問題解決能力。
兩天一夜的行程結合環境教育、文化體驗與科學探究,讓學員在實地參與中強化對海洋的理解與情感連結。活動內容包括參訪海科館,與研究員一同進行「石花菜與海藻生態多樣性工作坊」,認識石花菜的製作、曝曬過程,以及海藻多樣性的生態價值與應用;「Coral Watch工作坊」則帶領學員觀察海洋自然復育與珊瑚生態,並進行公民科學調查,紀錄珊瑚健康狀況,認識珊瑚礁的生態價值與保育的重要性。活動另一大亮點是海科館「海洋主題探索」,透過深海模擬環境,讓學生認識深海生物的適應策略,並藉由遙控無人潛水器(ROV)展示,體驗人類如何以科技探索未知海域,學員們也在課程討論中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與未來學習中實踐海洋永續行動。
海委會指出,為了讓學員們深刻感受漁村的海洋文化厚度與溫度,活動除了規劃海科館漁村主題探索解說,也安排實地走訪八斗子周邊漁港,深入探索東北角傳統海洋文化及產業,到親身體會漁港中魚寮加工廠、認識臺灣漁村歷史、傳統漁法、漁港經濟與社會發展,學習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
透過活動前後測比較顯示,參與學員在「海洋與人類關係」的認知上有明顯轉變。許多國際學生表示,參與活動後更能感受到自身行為對海洋環境的影響,並願意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體驗海洋文化、實踐減塑與海洋生態保育等行動。
海委會表示,本次計畫展現教育如何串聯跨國科學、文化與社會,培養兼具環境責任感與全球視野的新世代公民。期盼未來有更多國際青年持續參與海洋議題的討論,擴大跨文化對話與學術交流,並透過教育推動實際行動,共同守護海洋永續。

圖說1:Coral Watch珊瑚生態觀察工作坊。

圖說2:國際青年走訪北海岸漁港,體驗臺灣漁村文化。

圖說3:21國50位國際及臺灣青年大合照。
相關文章
2020.02.13
交通局消毒共享運具2021.08.03
高雄關辦理私貨及逾期貨標售2017.12.21
一卡通公司推出『迪士尼公主系列《Belle》晶鑽一卡通禮盒組』2022.03.16
報載潛艦國造遇瓶頸 台船駁斥:斷章取義誤導視聽 強調已在逐次克服中2025.05.27
中油大林廠油愛 挽袖捐熱血 共募得44,750CC鮮血2017.02.21
遭控汙染設施不符規定?中鋼:符合法令規定2014.06.08
高市徵才釋3938職缺14日大型徵才登場2014.11.02
海洋局赴慶尚南道行銷高雄水產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