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7/04
Friday
18:04

新北漁海共好拚永續 將推刺網全面退出東北角 打造貢寮珊瑚海岸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新北報導
2025.07.02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今(2)日召開市政會議,農業局以「從海出發-漁海共好」進行專題報告,在新北市未來海洋資源永續發展上將著重於「生產、生態、生活」為主要核心,推動永續海洋。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緊鄰海洋,推動海洋資源永續不遺餘力,不僅為六都唯一劃設水產動植物保育區,也是六都首推刺網漁具實名制的直轄市,並輔導近7成的刺網漁船轉型,更是全國首創推動「山海造林」,復育超過3000株珊瑚及放流在地海洋生物達877萬尾。為讓海洋永續更進階,未來新北市將打造貢寮珊瑚海岸線,於今(114)年推動刺網漁具全面退出東北角,免除網具對珊瑚及海洋生物的影響,並串聯產官學研加倍投入珊瑚復育,由原本復育500株珊瑚提升至1000株,共同維護海洋生態及棲地健康,營造貢寮珊瑚海岸。
 六都唯一具有水產動植物保育區 新北市領先推動漁業保育及轉型。新北市具有綿長的海岸線,擁有多樣的漁業資源,為保護水產資源,維持海洋生態系統平衡,新北市於萬里、野柳、瑞芳、貢寮等4處劃設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是六都唯一劃設保育區的直轄市,並設有7處人工魚礁區及2處保護礁禁漁區,管制漁業採捕行為,合計總面積為4748.8公頃,將近11座新北大都會公園或183座大安森林公園的面積,此外,新北市與漁民共同維護海洋資源,為六都首推刺網漁具實名制,落實責任漁業,並自106年至113年輔導近7成,共計585艘的刺網漁船轉型,也持續配合漁業署漁獲總量管制配額管理,藉著訂定禁漁相關措施及管制漁撈行為,兼顧漁民生產及漁業資源永續利用。
 全國首創「山海造林」 新北海洋復育與教育雙軌並行。新北市不僅兼顧生產及保育,更推動生態復育,為全國首創辦理「山海造林-生物多樣性復育」計畫,從事珊瑚復育,結合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及台灣山海天使協會等產學力量,以新北市貢寮海洋資源復育園區為基地,自108年起於卯澳灣海域種植珊瑚,至今廣植超過3,000株,已觀察到移植的珊瑚幼苗由原先的5-6公分成長至30-40公分,打造海洋的熱帶雨林,同時依據各棲地及物種分布條件,於萬里野柳保育區辦理軟絲復育,以竹叢礁打造軟絲產房;於全國第一個栽培漁業示範區的貢寮卯澳灣,培育並放流如九孔、花枝、海膽、黑毛等在地物種共計達77.6萬尾;並持續於淡水河口放流台灣原生種文蛤累積達800萬粒幼苗,持續增加海洋生物資源,更於貢寮美艷山漁港,全國首創推動栽培漁業中間育成基地,在漁港內置放魚苗並蓄養至箱網再進行放流,可提升魚苗放流存活率達95%,獲農業部「第三屆國家農業科學獎-環境永續類」的傑出團隊最高獎項肯定。
 為推廣海洋永續深入民眾生活,自108年起推動海洋教育,迄今共擴及超過1萬6,285人次,於暑假期間舉辦「珊瑚小學堂」及「和美海之家」,讓孩童親手體驗珊瑚移植,同時亦辦理「珊瑚移植志工課程」,邀集具有專業潛水技能的志工投入珊瑚復育行列,持續擴大海洋復育量能,並攜手中華鯨團協會成立北台灣最大的海洋生物保育教育園區,更於新北市貢寮海洋資源復育園區,提供預約導覽服務,持續宣導海洋永續觀念。
 海洋永續再升級 刺網退出東北角 打造貢寮珊瑚海岸。為擴大海洋資源永續發展,新北市將實施刺網漁業全面退出東北角3海浬,規劃於今(114)年7月中旬公告修正規範,讓多為礁岩地形,同時也是珊瑚棲地的貢寮沿近海岸,免於被網具影響的風險;由卯澳灣出發,將珊瑚復育的技術推展至貢寮全區,結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緯穎永續基金會、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及貢寮區漁會,產官學研共同投入,以循環材料及3D列印技術開發珊瑚基座,並於明(115)年將原本復育500株的珊瑚提升至1000株,打造貢寮珊瑚海岸,並於今年串聯貢寮區養殖戶,推動海膽養殖試辦計畫,降低野外採捕壓力,也提升養殖戶收益,預計於119年達成海膽養殖產業化,將創造約1.6億年產值,今年更首次成立萬里區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的志工巡守隊,沿岸巡查結合海上巡護,持續攜手讓海洋資源永續發展。

圖說:新北市政府農業局今(2)日市政會議報告以「從海出發-漁海共好」為主題,說明從生產、生活及生態推動海洋永續成果。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