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人情味、拚出新樣貌 雲林傳統市場翻轉中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婉愉/雲林報導
2025.06.09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婉愉/雲林報導】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近日公布114年度「傳統市集美學升級暨攤鋪優化輔導」及「傳統市集綠色低碳輔導」計畫入選名單,雲林縣共計三處市集獲選,分別為褒忠公有零售市場、莿桐公有零售市場入選「市集美學升級暨攤鋪優化計畫」,以及雲林溪攤販臨時集中場入選「綠色低碳輔導計畫」,成功爭取中央補助共計570萬元,展現縣府在推動傳統市場升級轉型上的具體成果與持續努力。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傳統市場不只是庶民經濟的命脈,更是蘊藏地方文化與人情味的重要場域。縣府積極推動市場環境改造與現代化升級,保留市場原有的人文溫度與生活記憶,同時導入美學與環保思維,讓傳統市場不僅保有歷史風貌,也能成為符合現代消費習慣的社區空間,吸引更多民眾,特別是年輕族群重新走入市場。未來也期盼透過持續改造與制度創新,讓更多青年看見市場的可能性,投入其中成為攤商、創業者或經營合作者,為傳統市場注入新血與創意,帶動在地經濟與文化的共生發展。
雲林縣政府建設處處長廖政彥指出,此次三案入選是縣府與各鄉鎮市公所共同努力的成果。褒忠與莿桐公有市場將導入整體視覺設計、攤鋪美化與動線優化,提升市集整潔度與購物舒適度;而地處溪流上方的雲林溪攤販臨時集中場,將聚焦於綠色低碳環境及設備的改善,邁向低碳永續經營的目標。縣府每年也自編約250萬元經費,不僅協助市場與攤商環境改善,也安排公所與攤商代表參訪其他縣市優良市場,學習成功經驗、拓展視野,促進縣內市集持續進步。期待縣府、公所與攤商能持續攜手合作,共同打造更友善、宜人的市場環境。
雲林縣政府未來將持續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鼓勵各地市場依其特色與需求推動優化,讓市場不只是買菜的地方,更是社區生活的核心、文化傳承的場所、地方創生的引擎。透過持續升級與創新,實踐「雲林上場,加速前進」的施政願景,打造永續宜居、有溫度的幸福城市。
相關文章
2019.10.03
 「樂齡換照一把罩」關懷高齡駕駛人行車安全2020.12.29
 雲檢偵辦買兇殺人詐保案  被告聲押獲准2010.05.02
 斗六絲瓜節蘇治芬祝賀料理絲瓜得獎者2020.04.10
 2020雲林客家桐花祭賞桐花、喝咖啡、吃在地美食2024.08.14
 雲林縣政府舉辦雲林國際偶戲節、國慶煙火「超派偶宇宙」看盡偶的千變萬化2011.05.16
 偷竊鐵條變賣食髓知味再下手被警查獲2008.04.09
 縣府辦理員工健行及水土保持教育宣導活動2013.07.22
 失智老人走失斗六警急尋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