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天「石馬生竹」編成布袋戲上演
記者李光曜/鹿谷報導
2007.12.02
小半天庄口之「石馬公園」於去年底初步建立,敘述孟宗竹的來源,流傳是二百多年前從中國傳入,有著一段「石馬生竹」的故事。鹿谷天林宮爐主「許錫國」,明(3)日把庄頭故事「石馬生竹」,「率先」搬上舞台,做布袋戲的演出,傳承地方文化。
小半天有台灣竹之都之稱,有廣大的孟宗竹林,在庄口之「石馬公園」,也流傳著一段「石馬生竹」的故事,是敘述孟宗竹的來源,在200多年前從大陸傳入。
世居小半天從事山林工作的許錫國,常與竹子相處談出感情,是天然竹雕「地雕藝術」的開創先驅。去年小半天年尾戲的廟口活動結束前,在擲茭時,新爐主的許錫國「出線」,如同背負媽祖的尚方寶劍,將執行今年的廟口活動,並「率先」把庄頭故事「石馬生竹」,編做布袋戲將搬上舞台。
許錫國說:「廟口文化」是地方的精神寄託,是地方溝通活化的泉源,多年來多在歌舞中做寫照,三子曾於夢境中有過「媽祖」與「石馬」的呈現,因此,有感於「石馬公園」建立之初,及「石馬生竹」故事是地方的傳奇,便有一個理法,要在今年「平安戲」,明天晚上,把庄頭故事「石馬生竹」,編成布袋戲的演出「率先」搬上舞台。
並在地方耆老的推薦下,在地「張瑞昌」所領導的「五洲小桃源」掌中劇團擔任演出。同時做史料的留存與記錄,以增地方文化傳承活動,並獲其三子許哲槐及村長林信記及地方人士的認同,同時由許哲槐負責策劃執行。
張瑞昌表示:「師承孫正明大師,演掌中戲那麼久了,還是第一次碰到這麼有意義的戲,他會盡全力的演出」。而小半天竹林村長林信記說:「他經常參與地方廟會活動,能把地方故事搬上舞台,做戲劇演出,還是首次碰到,要好好的推廣,這是地方文化的根,也希望相關文化單位能重視」。
因此,不一樣的平安戲,將在小半天天林宮,做文化的演出,爐主許錫國及地方人士更期盼將來能進一步把「石馬生竹」故事,編成舞蹈,更推向「電視台」的「台灣傳奇故事」系列,畢竟孟宗竹與小半天有相當濃厚的感情。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7.11.24
廚餘回收再生利用2012.08.19
朱立倫挑擔踩街 見證客家精神2013.07.04
新北檢查載客船舶確保消費者安全2008.05.31
北縣鼓勵困境弱勢家庭學子給予圓夢計畫2008.03.18
北縣首例愛滋寶寶被證實2011.01.30
朱立倫:春節期間歡迎參觀各博物館2008.08.14
離島博弈除罪化縣府盼考量2008.04.25
綠色3M全球環保 飆創意用巧思省錢又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