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00:54

陸水渡金尚未定案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09.02
「水」長久以來一直掌控著人類之生命、生活、與生產,尤其位處前線之金門,水資源缺乏一直讓當地人及縣政府憂心不已。 水利署指出,金門地區現有水源以湖庫、地下水為主,另以海水淡化為輔,目前每日用水量約為2.1萬噸,同時因其降雨量偏少且湖庫容量不大,倘遇枯水季或缺水即由台灣運水以渡過其窘境,金門是否引運陸水,至今尚無定見。 該署副署長吳約西明確指出,供應金門地區湖庫水卡爾森指數多高於60,屬優養狀況,地下水長期超抽,使其當地水位平均下降20公分,而海淡原水每噸成本也要80-150元,和從福建晉江取水每噸成本在20至30元之間相去甚遠,如從台灣運水成本每噸天價更高達600至700元。 吳約西表示,行政院為穩定離島地區之生活用水及未來觀光產業之發展等需求,於95年8月15日核定辦理「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從小金門地區新設海淡廠、提昇金門海淡廠第二期工程、湖庫浚渫改善及大小金門聯通管線修復等方面著手進行,同時對於金門地區之水質、水量、成本與環境等因素皆納入可行性評估,但仍無法滿足當地長期用水需求。 現況金門地區即使在「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完成後,吳約西也慎重指出,仍有水質不良、現況地下水超抽以及中長期用水需求與開發新水源等問題,他預估,至民國110每日用水量為近4萬1千噸,不足缺口為4千5百噸。 兩岸通水為可行之解決方案,可就技術及法規等層面再作進一步探討,惟水源掌控在對岸及海底管線安全性,對未來可能之風險需詳細評估並擬定因應對策。 吳約西說,由於後續尚有相關政策、安全、經濟、營運等層面待檢討釐清事項,包含兩岸通水是否符合現行大陸政策、相關法令之適用性與是否需予修改、自行開發水源與大陸買水成本之比較之經濟性、兩岸接水後現有設施之存廢及供水設施之配合等問題。 目前水利署已成立專案小組進行探討,至於該計畫是否實施,俟報院後,由院再就兩岸政策與國家政策上作全盤考量,現階段水利署僅就引水工程技術面進行評估,擬具計畫報行政院裁定。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