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北回歸線百年律碑紀」21日竣工
記者李華庭/嘉義報導
2008.08.21
經過1萬8千年南北飄移,「北回歸線」今天回歸原點,嘉義縣政府紀念北回歸線立標100週年在沿線設置「北回歸線百年律碑紀」,順利在此別具意義的日子竣工,縣長陳明文並於石碑上留下手印,希望此融合天文歷史及人類生活的藝術創作,成為代代子孫最好的記憶。
「北回歸線百年律碑紀」竣工儀式,上午10時20分在水上鄉塗溝社區公園舉行,由縣長陳明文、縣議員劉敬祥、楊秀玉、水上鄉長王啟澧、農會理事長羅石梗、總幹事林滄賢等各界共同主持,庄頭總動員,阿公阿媽全都上場舞龍舞獅、表演民俗才藝活動,熱烈慶祝。
陳明文指出,「北回歸線」是太陽北半球可以直射到離赤道最遠的位置,大約在北緯23.5度(通過台灣等16個國家),每年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的緯度達到最大。
此後,太陽直射逐漸南移,並週而復始的在北緯23.5度正負1度的範圍內移走,每年位移約14.7公尺、南北各9000年,經18000年週期回到原處。
根據天文科學研究,2008年8月21日是「北回歸線」第2次「回歸原點」(中心位置在水上鄉北回歸線地標往南約1.45公里處),北回歸線在1822至1908年間通過水上鄉塗溝社區。
嘉義是全球北回歸線經過最富庶、也是立標最早的地方(1908年,日本總督府為慶祝台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而在水上鄉下寮村現址設立北回歸線標誌),今逢100週年,縣府特舉辦一連串紀念活動。
「北回歸線百年律碑紀」計畫第一期工程,是在水上鄉塗溝社區利用台糖鐵道基地,自1822至1908及2008年以GPS測量出這些年份北回歸線的緯度位置,在上面豎立88處石碑,刻上當年北回歸線位置、世界、中國、台灣及地方大事紀,讓民眾一起見證大自然和人類生活的律動。
陳明文強調,「北回歸線百年律碑紀」是融合歷史文化及天文生態的藝術創作,將永久留傳,幾百年後仍是兒孫最珍貴的記憶。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4.25
嘉義在地好豬味 嘉義縣無毒生鮮豬肉特賣會2008.06.25
「竹崎地區農會」內埔辦事處落成2024.06.24
嘉義縣平林國小推動視力保健有成 獲全國雙料特優2009.06.29
南縣市合併敗部復活陳明文:雲嘉合併被犧牲2012.12.24
阿里山鐵路100歲慶生2012.08.18
百年森鐵-阿里山鐵路暨紀念郵展 開幕2013.03.13
嘉義布袋首創先例復育放流鱟2010.05.17
新崙警所關懷獨居老人及弱勢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