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農業創新研討會 探討食品和農業的創新、生產力和可持續性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台中報導
2021.09.10
第六屆國際農業創新研討會於線上舉辦。此次大會聚集了來自28所大學和32個國家的100多位全球農業學者專家、研究人員、與產業代表,共同探索農業未來的新機遇。
國際農業永續學會理事長魏正毅教授在會議上強調,在面對冠病疫情的嚴重影響下,企業家和農民將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急迫挑戰。氣候變化、無持續性的經營模式,不僅影響全球的農業和作物產量,也導致可耕地的喪失,急需運用科技創新來面對並解決這些問題。
國際農業創新研討會主席、中興大學行銷系教授李宗儒博士在大會中強調, 雖然氣候變化將威脅到國際糧食安全 ,透過科技創新與溫室化的生產模式,將對農業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農企業的永續發展是尋求企業傳承和技術創新。技術和創新的重要性是在於改變糧食的種植和生產方式。例如「精準農業」和「大數據分析」的出現,驅使智慧化的農業得以實現,使農民能夠通過精確控制和監測生長條件來優化生產。
在論壇的討論中,新加坡管理大學榮譽教授、家族企業學院資深學術顧問-許茵妮博士強調,家族企業需要靈活性、效率、現代化和創新,特別是在農業方面。她認為儘管日本的農業在技術取得了進步,但企業仍面對無法維持可持續性的問題。藉由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優勢與發達的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可以協助日本企業家擺脫區域性的困境,藉由強大、可靠的資本,轉變商業模式,進一步全球性發展。
返回上一頁國際農業永續學會理事長魏正毅教授在會議上強調,在面對冠病疫情的嚴重影響下,企業家和農民將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急迫挑戰。氣候變化、無持續性的經營模式,不僅影響全球的農業和作物產量,也導致可耕地的喪失,急需運用科技創新來面對並解決這些問題。
國際農業創新研討會主席、中興大學行銷系教授李宗儒博士在大會中強調, 雖然氣候變化將威脅到國際糧食安全 ,透過科技創新與溫室化的生產模式,將對農業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農企業的永續發展是尋求企業傳承和技術創新。技術和創新的重要性是在於改變糧食的種植和生產方式。例如「精準農業」和「大數據分析」的出現,驅使智慧化的農業得以實現,使農民能夠通過精確控制和監測生長條件來優化生產。
在論壇的討論中,新加坡管理大學榮譽教授、家族企業學院資深學術顧問-許茵妮博士強調,家族企業需要靈活性、效率、現代化和創新,特別是在農業方面。她認為儘管日本的農業在技術取得了進步,但企業仍面對無法維持可持續性的問題。藉由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優勢與發達的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可以協助日本企業家擺脫區域性的困境,藉由強大、可靠的資本,轉變商業模式,進一步全球性發展。
相關文章
2011.10.25
台中記者協會參訪寧波市2016.01.04
霧峰農會「初霧純米吟釀」再摘金2015.10.25
市府將請法院清潔週邊環境2011.06.30
台中喘不過氣經洗肺可以重生2011.03.01
台中清泉崗機場再受大霧影響2013.01.28
防堵酒駕總動員中市草擬自治條例2013.05.18
高雄市國際文化藝術協會會員聯展2013.09.06
台中真情味廚神大賽結果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