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分院提供鼻淚管內視鏡 明明不傷心總是淚眼婆娑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21.04.27
臺大雲林分院發表新式的「內視鏡淚囊鼻腔吻合術」,針對嚴重的鼻淚管阻塞結合內視鏡,直接從鼻腔進行淚囊鼻腔吻合術,成功率高達九成,沒有皮膚的傷口,恢復較快,不會影響外觀、常常不自覺流眼淚,即使沒有打呵欠也總是淚眼汪汪。
馬惠明副院長表示,林佩璇醫師於兩年前為提升個人手術技術與水準,特前往日本愛知醫科大學附設醫院進行眼窩重建及美容整形進修研習,專長為微小切口白內障手術、微創眼部美容,在所治療的病人間獲得很好的風評。流目油雖不是嚴重的疾病,但會影響日常生活,也容易引起淚囊發炎,建議應找專科醫師進行診療。
眼科部醫師林佩璇表示,淚液由眼窩外上方的淚腺分泌,提供眼睛表面的滋潤與養分,並且清潔眼睛表面的異物。多餘的淚水則會流入眼睛內側的排水通道,最後從鼻腔排出。若通道發生阻塞,淚水無法從鼻腔排出,積聚眼眶,便會產生「溢淚」,即淚眼汪汪、流目油的現象。而排水通道最常發生阻塞的位置在鼻淚管。若未妥善處理,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因細菌感染造成急性淚囊炎、甚至併發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
醫師林佩璇指出,鼻淚管阻塞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鼻淚管在鼻腔出口有一個瓣膜(Hasner Valve),通常在出生後會打開暢通,但是有2%~6%的嬰兒在出生時,此瓣膜未完全暢通,造成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因此總是淚眼汪汪的。而這其中95%的嬰兒,瓣膜在一歲前會自行打開,不需治療。至於後天阻塞原因則以老化、結膜炎、感染造成沾黏或是外傷最常見,其他像是一些鼻腔疾病、化學治療、放射療法或是腫瘤也可能造成鼻淚管阻塞。
林佩璇說,大部分成年人的鼻淚管阻塞需藉由手術來處理。醫師會依患者溢淚的嚴重度與鼻淚管阻塞的程度,提供不同的治療方式。當鼻淚管只有部份阻塞時,可使用氣球擴張術治療。將一扁平的氣球通條置入鼻淚管,再予以充氣膨脹,撐開狹窄的淚管,最後再放置一淚管支架於管路內,使之保持暢通。
若是阻塞太過嚴重,則需要製造一個新的人工排水通道,連接淚囊和鼻腔。傳統的方式是外開式,在眼內眥附近劃一個1.5至2公分的切口,將器械深入鼻腔,縫合鼻腔瓣膜與淚囊瓣膜,建立通道。因為從皮膚劃刀,傷口較大,容易留疤。而新式的「內視鏡淚囊鼻腔吻合術」結合內視鏡,直接從鼻腔進行淚囊鼻腔吻合術,成功率高達九成,沒有皮膚的傷口,恢復較快,不會影響外觀。
林佩璇提醒,新式手術適用於阻塞嚴重或急性淚囊炎反覆發作的病人,手術前需仔細檢查鼻腔結構,若是有嚴重鼻中膈彎曲或是鼻腔疾病的病人,建議先至耳鼻喉科評估。
相關文章
2012.12.06
斗南辦河川保育宣導活動2021.01.27
『智慧守護 愛不迷途』科技守護長者智慧尊嚴友善環境2015.09.03
花費百萬斗六市立網球場榮光將再現2023.11.18
斗六市長盃社區棒球菁英邀請賽 斗棒紅土爭霸2021.05.26
【防疫新生活】醫療服務不間斷 視訊診療門診與戶外E領藥窗口啟用2015.08.25
麥寮電廠促協金將提撥加發老人敬老金2011.04.19
斗南少女留遺書服藥尋短2024.08.14
不捨孝子遭遇困境 雲林縣警與建德寺點亮社會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