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B肝母嬰垂直感染 成功杜絕B肝寶寶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20.09.29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長黃瑞仁表示,B型肝炎至今仍是國人肝病的一大主因,B型肝炎患者較合併慢性肝炎、肝硬化與罹患肝癌之風險,而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為母嬰垂直傳染。新生兒雖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但高傳染性B肝帶原(e抗原陽性)的媽媽,在懷孕及生產的過程中仍有很高的機率會垂直傳染給寶寶,仍有10.7%的寶寶成為慢性帶原。
院長黃瑞仁表示,今年8月起延聘總院婦癌專家陳啟豪副教授至雲林分院服務,其專長為婦癌腹腔鏡手術以及機器手臂婦癌手術治療,產科的部分則有高危險妊娠專家許文瑋醫師加入,另外新生兒專科邱為則醫師、小兒神經科黃佳萱醫師等加入婦幼醫學團隊,為雲林的婦幼保健添增生力軍。
婦幼醫學中心徐明洸主任表示,為提升全面防護,中央健康保險署自107年2月1日起,凡是血清B型肝炎病毒量高(HBV DNA≧10的六次方IU/ml)的孕婦,可於懷孕滿27週後,健保給付使用B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 ,持續至產後四週,以減少在生產過程中垂直傳染給寶寶的機率、目前已收治符合高病毒量準媽媽四例,第一例新生兒目前出生已滿1歲,經過追蹤,體內HBS表面抗原檢驗為陰性,第二例也已出生還在追蹤中,另兩位尚在懷孕治療中。
主任徐明洸再指出,2011-2013年由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美惠教授與臺大醫學院陳慧玲教授帶領北部數家大型醫學中心研究證實,經過孕期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B肝病毒傳染率可由10.7%降到1.5%,可進一步有效預防母子垂直傳染;另外,兩種B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喜必福 Telbivudine或是惠立妥Tenofovir,都經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安全性分級為B級,對胎兒影響最小,孕婦可以安心服用。
目前懷孕12-14週的產檢,都會抽血檢驗B型肝炎的表面s抗原及e抗原,如果是雙陽性,徐明洸呼籲這類B型肝炎的準媽媽們要到內科肝膽胃腸科門診諮詢,由醫師評估及治療。最後提醒所有B肝帶原準媽媽,產後定期追蹤很重要,包含定期肝臟超音波及抽血檢驗(AST/ALT和AFP),長期追蹤,健康才有保障。高風險新生兒滿一歲也要檢驗血中HBs抗原,以確保安全。
相關文章
2014.03.25
斗六公所辦柚見花開活動2013.11.27
梅林派出所執行香蕉防竊巡邏獲果農好評2008.04.09
尋獲失車 意外揪出竊賊竊2車行竊錏管2015.06.10
雲林禁用生煤及石油焦三讀通過產生效力2022.08.24
劉建國端出12道好菜 農業1234 雙重保證2020.06.29
台電致力穩定供電 攜手縣警局打擊不法竊電2014.08.20
雲林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成果發表2015.07.30
李進勇盼台大務實規劃「台大雲林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