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打鼾是阻塞性呼吸中止警訊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8.08.31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外科醫師陳裕豐表示,台灣約有7成民眾有打鼾的困擾,而打鼾是阻塞性呼吸中止的警訊。據統計,超過40萬的病人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男性是女性的2倍。
因阻塞而導致睡覺吸不到氣,身體一直處在缺氧的狀態,容易引發中風、心血管疾病甚或是增加猝死的可能。
陳裕豐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分為內科及外科治療,內科療法是讓患者戴上特製的呼吸器(CPAP),將睡覺時所出現的塌陷呼吸道吹開。
外科療法則是根據病人不同的阻塞部位,藉由手術方式改變阻塞結構。病人配戴呼吸器後,如果無法順從內科治療時 ,可以接受睡眠手術的評估與治療。
32歲的李先生,因為被太太抱怨鼾聲如雷,使她無法入眠,於是接受了鼻中隔整形術及下鼻甲縮減術,並且合併微創型懸雍垂腭咽喉整形術,保留肌肉組織以減少術後疼痛,術後鼾聲不再,太太反倒覺得奇怪不適應。
另一位28歲王先生,診斷為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其症狀會有夜間頻尿、睡眠間隔中斷、白天注意力不集中、頭痛等問題。在女友的鼓勵下接受了上顎骨引導擴張術及下頦舌骨肌前移整形手術。手術後鼻塞、夜尿、及打鼾等問題都得到了改善。
施術的醫師陳裕豐,是國內第一位接受過整形外科、耳鼻喉科、及口腔顎面外科跨領域訓練的醫師,其赴美國史丹佛大學睡眠中心接受國際知名睡眠手術權威、台裔美籍教授枊勇全(Stanley Yung-Chuan Liu)的指導,引進精準化個人手術治療:包含顎骨呼吸道拉提手術(MaxilloMandibular advancement)、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Robotic surgery)、懸雍垂顎咽整形術Uvulopalatalpharyngealplasty(UPPP)、上顎骨引導擴張術(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maxilla expansion)等全方位治療,再搭配睡眠鎮靜誘導下內視鏡檢查(DISE),可依照病人不同的嚴重程度,阻塞方式及解剖構造來給予病人高成效、低疼痛的個人化精準醫療,等同美國矽谷史丹佛大學的治療水準。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是個人的健康問題,更是親密關係中的一大阻礙。接受專業整合團隊的評估跟治療,是給枕邊人及自己最好的一份禮物。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4.09.13
高雄市政府地政局第3季推出8標10筆優質建地標售 歡迎踴躍投標2015.07.11
傳產南分團助傳統產業轉型成效佳2021.02.24
中博高架橋拆除期2個月縮短為9天陳其邁判鄰近工區民眾多體諒2017.06.22
高市首座小港轉運站自行車立體停車場啟用2010.12.07
加工處中港園區提供不斷水不缺水經營2014.03.31
陳菊:盼府會攜手共創美麗新願景2018.08.11
北高雄大型徵才媒合率逾五成2008.07.09
安平港跨港橋7月下旬舉行通車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