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推動原鄉發展特色農業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霧峰報導
2018.08.03
農業試驗所指出,為提升原鄉農特產品價值,該所積極輔導設計原鄉地區特色產品外包裝,營造品牌,並利用小米與紅藜作為食材製作麵包,希望跨出原鄉產業六級化。
農業試驗所表示,原鄉地區位處偏遠,地形、地物及地理環境特殊,孕育出與原民生活文化息息相關的特有作物,雖然經營規模與產量無法與平地作物相較,但具備在地特色且多元性,目前仍有許多具價值的原特產作物,如紅藜、小米及樹豆等,值得發展與平地作物差異化之特色農產品。
由於原鄉作物產量較少,不具經濟規模,缺乏議價能力,銷售管道一直是原鄉地區農友面臨的關鍵問題。另一方面原鄉部落所生產之商品為簡易包裝居多,為在包裝上進行改變,力求美觀與增加商品價值,農業試驗所進行農產業輔導,選出融入在地文化意涵的紫斑蝶與傳統菱形紋、字紋等圖騰,提供各產品商標運用。
農試所表示,為全面性建構原鄉農特產品產業六級化發展能量,經由輔導計畫挹注經費並輔導在地產業,除厚植一至二級產業發展能力外,並透過建立品牌與借助民間產銷組織力量,加強三級產業物流、販售管道等行銷活動,提供消費者優良的原鄉農特產品,希望獲得廣大消費市場的喜愛,並協助原鄉農民提高所得。
圖說:輔導改善為融入在地文化意涵之圖騰包裝。(農試所/提供)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5.07.12
芬芳寶島巨作吸睛2014.09.17
刮車怪客原來住隔壁2017.04.18
中彰投苗首辦聯合海葬2015.07.25
警救回輕生男被酸:救太快2013.05.07
中市選委會舉辦投開票所工作人員訓儲講習2016.12.23
市府提屯區捷運計畫爭取中央支持2011.05.04
胡志強針對野狗處置問題會思考解決方式2013.11.06
中市新設機車檢驗站甄選抽籤結果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