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吃海鮮易中毒?食安處:去鹽適當保存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8.07.07
生蠔、生魚片等生食魚貝類食品如未妥善保存,可能產生腸炎弧菌影響健康,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表示,只要食材中有2-3%的鹽分,就能讓腸炎弧菌生長,若保存環境未維持低溫,腸炎弧菌的數量每十二分鐘就會迅速倍增,如食用將導致噁心、嘔吐、腹痛等現象。
食安處說,民眾避免生食或加熱煮熟,如要生食,可用乾淨的水沖洗,去除魚貝類中的鹽分,並保存在10℃以下,抑制腸炎弧菌生長。
食安處指出,依食品藥物管理署歷年統計資料顯示,五至十月為發生食品中毒的高峰期,生食魚貝類食品如有鹽分或未妥善保存,會導致腸炎弧菌生長,民眾如吃下肚,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發燒、發冷等中毒症狀。
若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應儘速就醫並配合衛生局調查,釐清食品中毒發生原因。
食安處自去年至今年五月底,針對腸炎弧菌共檢驗七十二件食品中毒嫌疑食品,包括海鮮、肉類及青菜等熟食,結果均為陰性。
目前檢驗腸炎弧菌是採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的檢驗方法,將嫌疑食品經系列稀釋 (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稀釋),並將各稀釋倍數以三重複進行增菌、選擇性培養及生化鑑定後,配合計數方法,即可得知食品是否有腸炎弧菌汙染。
食安處表示,腸炎弧菌不耐熱,在60℃經十五分鐘即易被殺滅,因此加熱煮熟、避免生食是最好的預防方法;若要生食,因腸炎弧菌喜歡含鹽的環境且不耐低溫,建議先用乾淨的水沖洗,去除魚貝類中的鹽分,並保存在10℃以下環境抑制腸炎弧菌生長,掌握加熱、清潔、冷藏三大原則,有助預防腸炎弧菌,保障自身健康。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3.04.22
 亞大師生加入旱溪媽祖巡行十八庄遶境2017.11.20
 台中市府提改善發電效能與中央增加購電價格計畫2018.04.29
 中市增設停車位解決萬里長城步道停車需求2010.11.08
 台灣楓康超市美國水果嘉年華發表2018.01.30
 中市樂成宮寒冬送暖2010.03.02
 霧峰植樹節活動 七日登場2016.08.26
 衛生局抽驗飲料店茶葉及吸管全合格2011.11.04
 台中國際花毯節暨新社花海12日盛大登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