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將培育苗木復育大肚山天然林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8.06.24
台中市政府除持續推動八年百萬棵植樹計畫,並進一步調查「大肚山森林公園天然林復育暨休憩系統規劃」,發現四十二種樹木在大肚山森林中鮮少出現,須優先列為復育對象。
建設局長黃玉霖表示,市府將詳細田野調查,劃定森林生態園區範圍作為天然林復育場所,並配合周邊林木種類、成分及空地位置,選擇可行的樹林原生種類,規劃苗木種類融合種植,不僅維持生態保育,還地於林,更能淨化空氣。
建設局表示, 目前大肚山天然林植被主要為相思樹林及大黍草生地,而相思樹原生於恆春半島,為早期居民生產炭薪的木柴,因此大量種植在大肚山上,並非大肚山原生天然林,加上過去當地居民放牧,經常以燒山方式讓牧草生長以利飼養,導致大肚山原生種源缺乏、森林面積退縮,甚至外來植物陰香大舉入侵,侵占了原有香楠的生態棲位。
為復育大肚山天然林,市府調查「大肚山森林公園天然林復育暨休憩系統規劃」報告,發現大肚山潛在天然林有七個植群型、六十九種樹木;其中,十九種樹木無需復育可自然生長、四十二種為大肚山森林中鮮少出現,須優先列為復育。
考量要以自然演替方式回復天然林,相當困難,建設局長黃玉霖表示,市府經過縝密文獻蒐集及田野調查,優先以森林生態園區作為復育場所,配合八年100萬植樹計劃進行苗木培育,同時,考量周邊林木種類、成分及空地位置,選擇可行的樹林原生種類,融合種植可行苗木種類,建立未來大肚山原始天然林樹種的棲地保存。
建設局指出,建設局大肚山天然林復育計劃將以二十至三十個點畫定一個實驗區,並考量大肚山地理位置因地表水滲透於地底,水位較低,容易缺水、澆灌不易,優先將找出節水及開發水源為計劃重點,後續將以五年維護管養契約復育長期天然林棲地。
圖說:大肚山林木急需復育。(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2.25
台電中區施工處幫助貧困兒童繳交學費2014.02.12
大里擄人勒贖在逃共犯全數落網2017.05.27
市府續查日租套房2013.04.10
台中3D立體書挑戰金氏世界紀錄2015.07.07
優化公車專用道上路比半套式BRT更好2015.08.02
土牛客家文化館麵包果節熱鬧登場2015.09.13
新社商圈紫色樂活嘉年華熱鬧登場2011.12.07
王秀燕:「台灣加油」圍巾與選舉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