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視察台北縣
記者袁鴻祥/台北報導
2008.08.02
總統馬英九,於今天上午視察台北縣,台北縣長周錫瑋、李鴻源、副縣長陳威仁率領縣政團隊,於塔寮坑溪抽水站進行「台北縣水治理經驗」專案簡報,各方就治水議題進行對話與討論。
台灣各地近日多受重大水患之侵擾,研擬「本標並治」的治水方案成為全國關切的迫切課題。眾稱北縣為「大河之縣」,水治理議題本就為縣政議程的優先項目,三年來在縣政團隊努力下,北縣在「洪災防治」、「水質改善」、「河岸城市營造」、「水環境意識」等面向上均有顯著成績,總統蒞訪北縣,特就此一議題進行考察。
周錫瑋向總統提出「台北縣水治理經驗」專案簡報,介紹了台北縣的成功經驗;如北縣擬定總體綱略方案,提出「治水白皮書」,以作為施政依據。
另北縣採蓄、分、導、束、避等策略,建立整體抗災防洪方案,工程及非工程手段並舉,達到治本目的。在河川水質改善部分,周縣長提出「以治理取代處理」的路線,透過源頭治理與末端處理多路共進之方式,讓台北縣內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等主要河川在不到三年的有效治理過程中,達到三十年來水質最乾淨的改善效果。
周錫瑋也提出河岸城市成功營造經驗,藉由大量且不厭其煩的公共溝通、跨領域跨專業的對話,中港大排河廊改造、大台北都會公園、大碧潭改造等關鍵計畫皆能順利推動,而北縣領全國之先設立了「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對於住民環境意識的教育、推廣與落實,更是台北縣水治理經驗中所累積的最寶貴社會資產。水治理的成果,讓台北縣民的生活不再聞水色變,而能遇水而樂。
周錫瑋說,台北縣的水治理經驗「不偏信工程手段」,以水汙染改善為例,北縣除了傳統的興建污水下水道的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把污水視為重要的水資源,採用人工濕地及礫間處理,每日可處理三十萬噸污水。
將污水處理率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並且省下超過九成的工程預算,同時每座人工濕地都可轉型為生態公園,並可與教學相結合,將生態教學變成北縣的特色。
縣府團隊也不將治水視為僅是單一部門的專業議題,而是全面啟動北縣的整體解方,是一場畢生態、減災、都會休閒、城鄉優質環境營造等多功能於一的戰役,也是一場同時啟動「環境資產」、「環境意識」雙向營造的過程。
這過程並將預籌改寫二十一世紀北縣命運的動力。如中港大排河廊社區、424公頃的大台北都會公園、大碧潭與4.6公里的新店溪河廊,透過環境改造實踐,扣合北台生活圈趨勢,將成為北台區域城際休閒水岸最優示範案例,也將成為啟動周邊都市再活化、再發展的成長引擎。
在北縣,水利建設也不再僅是污水截流、防洪抗災的灰色土木工程,而是領華人與亞洲城市治水之先的典範,中港大排轉化為優質藍色河廊、五股百公頃溼地園區營造等計畫,都將成為十年後縣民賴以產生光榮感、慶幸自己樂居於此的城市遠見。
藉馬英九蒞訪北縣之機,縣政團隊向總統提出了水治理專案報告,除分享北縣經驗外,並希望藉由中央與地方對話互動,建立一更具綜效性的協作機制,讓治水理水無分中央地方,並結合中央的資源與支援、地方的經驗與智慧,為台灣共同找出一有效的治水之路,讓北縣與全台灣都能成為一個樂水、好水的愉悅家園。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7.12.04
國美館放映「藝界巔峰─台灣前輩美術家」2007.12.01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62週年團慶音樂會2014.04.01
賞花級行道樹黃花風鈴木板橋登場2014.01.11
朱立倫探訪八煙聚落關懷聚落長者2012.04.26
五一勞動節 應給假給薪2012.07.06
新北-婦女再就業籲企業提供正式職缺2007.11.12
潘英輝抨擊水岸公園髒亂不堪2007.12.03
世界李氏宗親會12月南投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