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罹患腎病婦誤食楊桃中毒
台灣新聞網記者陳祐強/台中報導
2018.05.22
平日個性溫和的林姓婦人近來精神不佳、躁鬱不安,而且在家中嘔吐數次就醫,家人原以為她是吃壞肚子、睡不好,精神不濟才煩躁,不料經醫師仔細檢查發現婦人因長期糖尿病致腎病變,日前嗑了一大顆楊桃消暑,卻因腎功能不全無法代謝楊桃中含有的特殊神經毒素致中毒才會躁動,若未及時治療,將可能進一步演變成抽搐、昏迷,甚至猝死,幸緊急洗腎三天後康復。
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腎臟內科醫師張淑鈺指出,口味酸酸甜甜、能生津解渴的楊桃或楊桃汁是夏季民眾很愛吃的消暑聖品,但楊桃中獨特的神經毒素Caramboxin對一般民眾來說可輕易從腎臟代謝掉,沒有影響。
然而腎臟病(尤其是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以上)患者因腎臟已無法正常代謝,Caramboxin持續在身體累積吸收下讓腦神經過度興奮出現精神官能症狀,嚴重者若出現癲癇症狀,即使治療後也可能有比較不佳的癒後,因此多提醒避免食用。症狀嚴重度跟攝取量沒有絕對關係。
林姓婦人罹患糖尿病長期控制血糖,卻未留意到自己的腎臟功能已經逐漸病變成最末期的第五期,已無法代謝楊桃內的神經毒素,日前在不知情下嗑完一大顆親友贈送的楊桃後二小時出現嘔吐症狀,家人以為是吃壞肚子,觀察二日無改善決定就醫。
當時張淑鈺醫師發現婦人眼神異常、雙眼圓瞪且手足無措躁動,詢問陪同就醫的家人,婦人平日個性是否也一樣好動?家人立刻否認說婦人其實個性內向、溫和,近來失眠、精神不佳才躁動不安,進一步追查出婦人是楊桃中毒,緊急洗腎代謝。
張淑鈺提醒,楊桃是夏日十分受歡迎的水果,偶有慢性腎病患者不慎吃到楊桃,或喝到楊桃汁或拌有楊桃的小菜,然而多在出現輕度打嗝等腸胃症狀時就會有所警覺就醫治療。
而婦人在不知情狀況下食用,吃完出現中度躁動、混亂的神經官能症狀時也無警覺,十分危險,可能在短時間內就猝死,提醒腎病末期患者要特別留意,糖尿病患者也要隨時留意腎臟健康。
醫師提醒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國人們,滿四十歲至少每三年檢查腎臟功能確實了解自身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還有幾分,若只剩四十五分以下,有些天然食物就得嚴格禁止囉,例如楊桃。
如果慢性腎臟病患真的不小心食用到楊桃也別驚慌催吐,醫師張淑鈺說,病友可先自我觀察,留意食用一至二小時後有否出現腸胃不適、打嗝或噁心、嘔吐等輕度的中毒症狀,或是直接中度以上的中毒就會有精神躁動不安、抽搐等情況,建議有輕度症狀還是要到醫院掛腎臟科門診,若已出現中度症狀或症狀無法忍受就建議立刻就醫掛急診治療。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6.05.03
日本愛知世博總製作人拜會台中市府2021.07.27
興大行銷學系與荷蘭海牙應用科技大學簽訂學士2+2雙聯學位2013.05.22
江勝雄為農民爭取農業災害損失補償2018.04.04
婦人車內燒炭輕生警施CPR救回2014.07.05
觀光接駁車首發日高人氣2015.02.27
竊電纜線謊稱要給贍養費警循線逮人2010.10.26
金紙堆積如山2014.01.11
民眾爭相到港區藝術中心索取名家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