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變3D金屬中心助視障者看見版畫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8.03.13
為了協助視障者近距離體驗藝術,金屬中心與國立台灣美術館跨域合作,把原本平面版畫透過3D列印技術變為立體生動的藝術作品,藉由人文藝術與創意科技導入,以多元跨域文創推動藝術公益,落實社會責任。
美術館一般而言對視障者像是咫尺天涯、不得其門而入的藝術殿堂。此次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盲人體驗畫作特展,結合金屬中心3D列印砂模技術,將「台灣梵谷」之稱的畫家陳澄波著名的《淡水夕照》複製為立體浮雕畫,作為此次特展展品之一,利用立體浮雕的作品特性,讓視障者也能藉由以手觸摸認識藝術作品內容,進而體會與了解畫作所欲呈現藝術價值與精神。
金屬中心持續致力於金屬材料與應用領域研發深耕,也投入相關研究,建置了3D列印砂模設備,將3D列印將逐漸導入金屬相關製程,運用其本身多年來在金屬材料的優勢,對我國試作技術及促進創新高值產品開發提升注入新能量,進而帶動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及轉型升級。
這次藉由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合作,將金屬中心的3D列印砂模技術能量導入台灣著名的經典畫作並重製為立體浮雕作品,藉由此浮凸的媒材特性轉化為可觸摸的平面畫作,不僅得以讓視障者深刻體會藝術家的創作宗旨與意念,並結合科技美學概念,開創金屬藝術運用的全新風貌。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6.06.19
保三總隊查獲走私23隻保育隆頭鸚哥魚2019.06.06
臺灣風訓與和春技術學院致力培訓離岸風電人才2017.03.16
客製化就業22日起跑2010.06.02
籲請漁友勿進入菲律賓專屬經濟區水域作業2013.04.23
高雄關查獲起重機基座遭輻射污染2018.02.27
捷運局標租亞洲新灣區輕軌捷運土地2007.12.14
羅世雄關心兒童十六日競選總部正式成立2014.07.07
高雄關邀民眾熱血挽袖救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