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智偉版畫展即日起童綜合展出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8.03.12
近年英雄電影流行起將某些微小的細節,安置在電影中,產生鼓勵的效果,讓民眾更用心的看待電影,而忠實粉絲也能因更多的投入,而得到更多的資訊回饋,形成觀賞者與創作者的良好互動。
藝術家蘇智偉的版畫作品,也有相似的彩蛋設計,他的版畫,讓一般民眾能感受人文氣息,內行專家也能另外在畫中找到趣味,二月二十八日至四月三十日,蘇智偉受邀到童綜合醫院地下一樓轉角藝術展出四十六幅別具心裁的作品,分成「蘭嶼之歌」及「台灣民俗」兩大主題,運用層疊循序的套色,展現面的層次感,用雕刻刀紮實的刻鑿,顯現畫面中渾實的力道與氣勢,此展將會帶給民眾不一樣的「刻板印象」,希望把充滿人文氣息的「刻板印象」版畫創作帶進醫院,與民眾分享。
蘇智偉投入木刻版畫創作十多年,取材於生活,以精湛刀工在木版上刻畫出民俗節慶、生活點滴、臺灣風情等各式圖像元素。他的每一幅作品,以粗細變化的線條,展現傳統書畫之儒雅,用黑白交錯的分佈,呈現東方之禪意,強烈而樸質的色彩,充份再現傳統民間用色特點。
對於藝術的欣賞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把尺,有些人喜歡透過走馬看花的方式,快速掃過作品,享受的是當下的氣氛,而有些人則喜歡細細推敲作品中的涵義,而哪一種賞析方式才是正確的,幾乎是一個大哉問。
然而,蘇智偉的作品,巧妙的在雙方的論點中取的一個平衡點,舉例而言,一幅神明遶境的版畫中,初看是一幅用色鮮明、刀工渾厚的版畫作品,再進一部細看黑白交錯的田野中,卻暗藏機關,刻上「TAIWAN、MIT」的字樣細節,這樣的細節,讓人忍不住在畫作前微微一笑,也感佩他深藏在黑白世界之間的愛台心。
除巧妙的彩蛋安排外,蘇智偉也善用文化差異表達趣味,比如在達悟族飛魚祭中使用飛魚取代文字,表達年年有魚,將漢文化的傳統俚語套用在原民文化的祭典中,除了畫面中直觀的明顯文化差異,更深一層表達的是漢文化強調豐衣足食與原民文化量出為入思考方式的不同。
蘇智偉說,自己曾多次到蘭嶼旅遊,有感於當地文化中獨樹一格的美感,讓他相著迷,不僅多次造訪也有多幅相關作品創作,這次到童醫院展出的作品中就有為數不少的畫作以達悟族文化為主題。
梧棲童綜合醫院長期與全國各地藝術家合作,在醫院地下一樓中設置轉角藝術展覽空間,營造院內的人文氣息,讓醫療場所不只處理患者的生理狀況,也照顧著每一顆曾經受傷的心靈,擺脫傳統醫院冰冷氣息,多了點人文薈萃的溫暖氣氛。
圖說:展出者蘇智偉與他的作品。(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3.01.27
台中學測首日蔡炳坤視察考場2008.10.21
霧峰農會研發酒粕香腸2018.07.23
中市防治荔枝椿象成效佳獲頒獎肯定2018.01.16
國道三號發生車禍造成一 死二傷2012.09.13
國大里參加游泳國際公開賽獲四金二銅2009.11.10
鄭勝揚「鄉土懷情」油畫個展2018.03.09
中華職棒以植樹宣告球季將開打2011.06.05
臺鐵臺中站慶祝建國百年暨臺鐵124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