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中區分署辦契作甘藷栽培暨採收觀摩會
台灣新聞網記者陳祐強/台中報導
2018.01.04
為台中沿海地區注入農業產業新契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中區分署近年致力輔導該地區二期作轉作雜糧,並媒合農友與廠商契作,穩定農民收益,為擴大契作面積,該分署輔導大安區農會於四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在大安區東安里中山南路192號辦理契作甘藷栽培暨採收觀摩會,並由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說明甘藷栽培管理技術,及彰化縣慶全地瓜生產合作社針對契作條件及方式與農友進行洽談。
中區分署說明,中部沿海地區二期稻作受東北季風影響,農民多種植再生稻以儘早於季節風來臨前收穫,惟再生稻品質及產量不穩定,影響農民收益,該分署結合大糧倉計畫,輔導農友依適地適種之精神轉作甘藷,於台中市大甲及大安等區示範推廣再生稻田區轉作甘藷,由於甘藷植株低矮,且為地下塊根不易受東北季風影響,與水稻輪作可降低病蟲害及雜草防治的成本,栽培省時省工又可確保收益,農友接受度高,該分署將媒合慶全地瓜生產合作社、瓜瓜園等業者與大安及大甲區農友契作。
該分署指出,黃金甘藷「臺農57號」為黃皮黃肉,烹調後香氣濃郁、肉質金黃,口感鬆軟綿密、清甜爽口,為市場接受度最高的品種,亦為業者近年來主要契作品種,為鼓勵農友轉作國人喜愛的雜糧,農糧署將甘藷列為轉(契)作重點發展作物,每公頃給付轉作獎勵金二點五萬元,去年第二期作台中地區契作「臺農57號」面積約二十四公頃,包括大甲區八公頃及大安區十六公頃,透過契作生產模式,由契作主體提供健康優質無病毒藷苗並負責採收及銷售,農友僅需負擔整地、種植及田間栽培管理費用,一0六年二期契作收益扣除成本後,每分地約有八千元,加上政府給付契作獎勵金二千五百元,農民收益較再生稻每分地五千元為倍增,收益穩定又有保障,可作為沿海地區農友二期作種植新選擇,藉由示範觀摩並引進廠商與農友契作,不僅可讓農友相互觀摩學習,更可協助農村建立在地產銷供應鍵,營造廠農雙贏並促進產業永續發展。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5.07.01
市府推動海線雙星旗艦計劃2015.04.11
中市府跨局處提供受難者急難救助2011.05.31
台中逢甲商圈免費接駁公車本週行駛2011.10.14
台中清潔隊員辦教育觀摩2011.10.09
台中梧棲公園樹枯逾半百引發議員關心2014.12.12
霧峰區家庭福利服務中心 成立2009.06.28
大里市第二屆荔枝節今日隆重舉行2011.11.21
台中男子臥軌疑似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