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中心榮獲國家新創獎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7.12.26
國家新創獎公佈獲獎名單並舉行頒獎典禮,今年金屬中心以「粒徑可控微載體製程模組應用於血管栓塞」的抗癌創新技術,競逐第十四屆國家新創獎,勇奪學研新創獎殊榮,此技術一併在第五屆國家產業創新獎脫穎而出,獲得工業基礎技術深耕獎,總計今年以來勇奪兩項大獎,顯見卓越的研發技術獲得各界肯定。
金屬中心指出,可注射用緩釋微載體是近來新興的一種抗癌方法,透過將包覆藥物的微載體放置在病灶位置,藉由緩慢釋放藥物,達到減少副作用、提升療效、改善患者順應性的目標。金屬中心微球團隊所成功開發的微載體製程技術與設備,可製造出高品質、粒徑分布均一性高的微載體,朝試量產目標邁進,期望能為國內自製可注射用緩釋微載體抗癌製劑及降低成本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金屬中心透過超音波輔助可控微滴成型以及乳化揮發製程技術,成功達到了粒徑分布窄、中值粒徑可控、以及具量產性、廢料少、無微流道阻塞問題等多項優點,相較於傳統乳化製程粒徑分佈廣且粒徑控制難度高,有非常顯著的進步。
針對癌症治療用藥的需求,金屬中心透過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微載體開發,可包覆各式臨床治療藥物,藉由微米載體直接由動脈注射,可直接到達並集中於癌病區,專一性對抗癌細胞。這項技術鏈結跨領域學研合作團隊包括:中山大學潘正堂教授於載體製程設計與微粒成形特性調控,以及郭紹偉教授的賦型劑設計、材料微包覆性能特性調控,還有薛佑玲教授之轉譯醫學、細胞毒性和吸收特性,並結合義守大學楊智惠教授的藥劑targeting drug formulation與腫瘤變化動物測試,金屬中心整合產、研、醫學中心等領域人才,並持續提升自主技術,深化研發能力,導入微載體癌症用藥技術開發,可協助國內廠商帶動生技產業升級。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4.07.08
與日本加賀簽署交流陳菊:深厚台日情誼2017.10.27
高雄食品展 海味專區甲海味2019.01.25
高雄港敦親睦鄰賀年贈春聯2016.12.08
高雄那瑪夏山林保育冠全國2020.07.31
颱風豪雨期間免費開放326處車輛臨時停放處所2016.08.20
海巡公海巡護 我護漁不中斷2018.10.11
中鋼攜手成大啟動產學大聯盟合作計畫2021.03.12
高市春安勞動監督檢查842場次開罰4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