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3D列印醫材製造場域今亮相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7.12.11
為瞄準高附加價值的3D列印醫材產業,工研院今(11)日於南科高雄園區建置全國首座一站式「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示範場域」,不僅擁有全方位智慧製造流程與設備,未來也將協助國內醫材廠商從設計、試製到商品化製作一氣呵成,開發符合國際認證之金屬3D列印醫材,搶攻3D列印醫材之國際市場。
科技部南科管理局長林威呈表示,台灣生醫廊帶逐漸成型,高雄近年在廠商轉型升級之下,也從原本的模具和金屬加工重鎮,成為牙科和骨科材料廠商聚集的創新聚落。
目前在南科高雄園區已有54家特色醫材業者進駐,若能以工研院的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示範場域為基地,未來連結包括東台精機的設備,加上嘉鋼與鑫科的金屬粉末材料和台灣醫界能量,不只使南台灣的3D列印產業鏈更具規模,更可在下世代的創新醫材領域佔得先機。
工研院副院長劉軍廷表示,根據IBM Research研究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約3,361億美元,預估2019年成長至3,89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5%,3D列印醫材已被視為下世代醫材產業的亮眼新星。工研院成立「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示範場域」,以智慧化生產管理、預前模擬服務及雲端接單系統,可提供全方位的3D列印製造流程,降低廠商初期建置成本及風險,並預計在明年完成工廠登記及ISO13485 2016年新版認證,滿足業者在醫材認證及客製化創新醫材的試量產需求,縮短特色產品上市時間,協助業者領先搶攻全球3D列印醫材市場。
工研院副院長劉軍廷進一步指出,工研院具有豐厚3D列印技術能量,自主開發完成的大尺寸四頭雷射粉床式金屬3D列印設備,近期整合院內材化及生醫領域技術,以3D列印技術開發出客製化的醫材骨釘及椎間融合器等,已通過生物相容性測試,椎間融合器已完成動物試驗。工研院將持續投入3D列印在醫材技術與製程設備等方面開發,為南台灣注入醫材智慧製造新能量。
此外,為聯結台灣3D列印醫材合作供應鏈,在科技部南科管理局之南科智慧製造聚落產業推動計畫支持下,國內包括聯合骨科、全球安聯、寶楠生技、可成生技等醫材廠也率先加入「3D列印醫材應用產業聯盟」,開發關節植體、牙材、骨釘、椎間融合器等產品,未來將運用「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示範場域」進行試量產及產品驗證,共創3D列印醫材商機。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9.04.28
高雄視障按摩據點消費滿額抽大獎2013.06.29
陳菊率團搭「太陽公主號」訪神戶2024.02.04
台糖高雄花卉農園中心迎春 以太極圖騰種植12000株草花 打造否極泰來之花境2024.12.12
全台首座海纜廠明年高雄試產 12/14高市成功就服站舉辦人才招募說明會2009.08.18
高市斷水危機暫獲紓解2023.07.01
高雄海洋派對啟動結合愛河灣水樂園開幕 陳其邁:讓高雄成為海洋首都與世界連結2024.11.07
捷運黃線大埤路至三多一路預計11月起施工 捷運局召開第一場里民說明會2024.12.14
高雄市圖書館小港分館與社區親子歡喜聖誕節~愛分享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