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急性心肌梗塞病患分秒必爭
台灣新聞網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12.30
台中市一名廖姓救護車司機,每天穿梭街頭分秒必爭,載送急重症病患就醫。
怎麼也沒想到某天晚間,急性心肌梗塞突然來襲,自己也被十萬火急的送進了急診室。另一位家住彰化的蘇先生,也是在夜裡發作,被迅速轉診到台中。
好在醫護人員確定診斷後,隨即展開心導管治療,現在都已康復出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主任張坤正表示,急性心肌梗塞能否急救成功,固然與疾病嚴重度有關,患者的自覺更是重要。
當時兩人都是突然感到胸口悶痛、呼吸困難、不斷冒冷汗,便決定儘速求治。只要及時打通阻塞的血管,搶救心肌損傷,就能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減少併發症,並維護心臟的正常功能。
至於打通血管的方式,一是注射血栓溶解劑,一是緊急心導管,利用氣球、支架或血栓抽吸等清理完成。從成功率和併發症來看,心導管的表現要好得多。
另一方面,醫院的動員不夠快也是關鍵。病患從進入急診、確定診斷,到推進心導管室接受治療的時間,若能控制在九十分鐘內,便達到目前的世界水準。
張坤正說,心肌梗塞常在深夜或清晨發作,雖然心導管手術相當普及,但並非每家醫院都提供廿四小時的治療,因此國內的時間紀錄有相當落差。
該院從民國八十五年起,在中部地區率先成立全天候的心導管團隊,目前已治療一千八百餘人,住院死亡率更低於百分之四,寫下國內外難得的佳績。
該院目前正進一步整合,希望在急重症大樓新成立的心導管室,能在下個月開始運作,將心導管治療縮短至卅分鐘內。
張坤正表示,透過精密的動線與流程設計,病患從急診、心導管室、加護病房、普通病房乃至康復出院,將可一氣呵成。在提供專業且完善醫療服務的同時,威脅國人健康的急性心肌梗塞,預期能獲得更好的控制。
圖說:心臟科主任張坤正與兩位患者共同敘述治療的過程。(記者夏起玲/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9.10.07
環保局成立假日環境美白機動小組2011.12.22
台中腎上腺腺瘤作祟瘦男血壓飆高2014.09.19
建設局完成十大爛路改善2016.03.13
豐原慈濟宮辦考生祈福2016.11.26
校園健康蔬食廚藝競賽登場2009.10.14
亞洲大學「開心農場」今天開鑼2015.03.26
婦人因施工致流產靜待審議2011.05.18
台中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熱鬧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