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01:46

馬國婦人跨海來台手術除害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7.08.07
一名馬來西亞婦人,罹患膽囊癌,經與家人商量,跨海來台手術除害,接受童綜合醫院醫療團隊進行手術,滿懷歡心及感恩的返國。 童綜合醫院長期在東南亞各國家辦理義診與醫療說明會,由國際醫療合作發展中心深入了解當地醫療需求,安排醫護團隊到各國進行服務,並推廣醫院優質的醫療服務,讓有需要治療的國際患者清楚如何到台灣看診或手術,減少因距離或陌生所產生的不安。 一般外科黃漢斌醫師到馬來西亞古晉參加年度外科醫學會(Annual Scientific Congress of the College of Surgeons 2017)時,巧遇一名馬國籍六十一歲林女士因胃食道逆流到當地醫院欲進行手術治療,開刀前進行檢查時發現膽石症(膽囊結石),必須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而在術前檢查卻又進一步發現罹患膽囊癌,且腫瘤已侵犯至肌肉層,讓患者與家屬擔心是否可進行手術,更希望能夠以微創方式進行手術。 林女士與家屬向黃漢斌尋求協助,黃漢斌進一步與馬來西亞醫師討論後,確定個案需至該院做進一步根治性手術,就是將癌細胞擴散至膽囊鄰近的肝組織切除,合併淋巴廓清手術。 黃漢斌在馬國就利用網路與童綜合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同仁聯繫,協請安排林女士前往台灣進行治療各項手續,但因林女士表示還未將罹癌的情形告知兒子,希望能給一點時間與家人溝通;等待林女士約一個月時間,當國際醫療中心同仁接獲林女士可成行的訊息後,立即確認完成林女士入台的各項醫療前置作業,並敲定林女士來台手術的日期,讓患者能夠及時接受到適當的治療。 林女士在先生的陪同下到達台灣,由國際醫療中心安排人員到機場接送直達醫院,全程陪伴讓外國病人在不熟悉的環境下不感到害怕,同時也減緩病人舟車勞頓之苦,到醫院後經國際醫療專屬初診櫃檯,由專人迅速為國際病人辦理門診及住院手續,且安排可使用英文溝通的病房護理人員進行照護,讓醫病間溝通無障礙。 黃漢斌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腫瘤切除淋巴廓清手術,手術過程還使用靛氰綠螢光成像系統(讓膽道走向在腹腔中亮起來)來輔助,讓切除腫瘤時更安全且不傷害其他組織,術後林女士復原良好,不僅傷口小且出血量也少,術後第三天已恢復正常活動與飲食,住院一周就出院回國休養,後續有任何返家照護上的疑問,國際醫療中心也藉由通訊軟體(文字、語音、模擬圖像或照片)來即時回覆病人及家屬的各項需求。 林女士離開台灣前還不忘感謝童綜合醫院醫護人員的幫忙,並且讚賞台灣國際醫療服務做得非常的好,讓人生地不熟的外國人士都能夠獲得最即時與適切的協助。 黃漢斌表示,約有85%的膽囊癌病人曾有膽結石病史,因為膽囊壁在多次發炎導致變硬或鈣化,當膽囊石化後就容易產生膽囊癌;目前仍無適當的篩檢可用來檢查早期膽囊癌,若病人罹患膽結石,通常建議切除膽囊以預防膽囊癌的發生。 黃漢斌呼籲,預防膽囊癌的發生,除了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外,還需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與飲食,避免過度疲勞,而且不可吸菸與酗酒。 圖說:來台醫療的馬國婦人與丈夫回國前與主治醫師黃漢斌合影。(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翻拍)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