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13:17

府城七夕藝術節七娘媽生做16歲成年禮儀

記者李華峻/台南報導
2008.07.26
府城七夕十六歲藝術節-七娘媽生‧做十六歲「成年禮科儀展」上午於國立台灣文學館,由市長許添財、文化觀光處長許耿修、國立台灣文學館長鄭邦鎮及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組長李麗芳一同舉行開幕剪綵儀式,活動現場並由二位青少年獻上「十六歲茶」及「十六歲龜」給許添財,表示感恩之意。 許添財表示,家有兒女初長成,十六歲正是花樣年華,也是青少年成長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每位青少年透過做十六歲的儀式來歌頌生命的價值、來讚美成長的意義,這是做十六歲成年禮更深層的意義。許添財說,做十六歲不只是熱鬧的成年禮習俗,另一層意義是對期許自己未來能頂天立地,做個堂堂正正的公民,所以每個人在十六歲後,應更加了解如何經營自己的人生、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才是該活動在文化節慶所彰顯的生命及社會價值的重要意義。 許添財表示「府城七夕十六歲藝術節」是全台唯一以「十六歲成年禮」為主軸的七夕節慶,亦是全台保存七夕「做十六歲」傳統民俗最完整的地區,為兼具傳統習俗與現代藝術特質,市府在推動文化民俗活動上,希望保留全部祭祀儀式及意義,期許府城每一代的子孫,皆能了解其來源涵意,進而發揚府城特有的生命禮俗。 文化觀光處長許耿修表示,台南市政府主辦的「2008府城七夕十六歲藝術節」,已列入行政院文建會福爾摩沙藝術節系列之一,以及交通部觀光局旅行台灣年活動,表示府城的這項活動是受到全民矚目的重要慶典。許耿修說,「在家做十六歲科儀訓練」,繼去年首度試辦,今年報名人數大爆滿,共計有80個家庭、一百多名家長與學子報名參與訓練,市府期許「做十六歲」的傳統回歸家庭,使其向下深耕、向外推廣,為傳承府城特有文化努力,獲得市民的廣大認同。 此次展覽現場以「七娘媽生.做十六歲」為主軸,介紹傳統社會從七夕巧節發展至成年禮的淵源與科儀,內容包括台灣地區(台南)、福建地區等地成年禮之風俗,包含台南地區舉辦成年禮及生命信仰禮俗的廟宇,並將台南做十六歲的科儀流程製作示範看板,提供各項供品資訊及解說,使參觀的民眾了解府城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資產。活動自即日起至八月七日止,於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建會文資總管理處南部辦公室),每日上午十一點到晚上九點展出,館內設有專人解說導覽,歡迎民眾踴躍前往觀賞。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