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策略奏效靜宜大學遇雨不再淹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7.06.05
連日來受梅雨鋒面加上西南氣流影響,台灣各地降下豪雨,台中市部分地區日累積雨量超過三百毫米,山區累積雨量更達一千零五十四毫米,所幸各項防汛措施奏效,市區多處雨撲滿等滯洪空間充足,如同海綿般吸納降水,並未造成明顯淹水災情,副市長林陵三並協調經濟部水利署原水濁度飆高時的應變作為,確保台中市供水無虞。
水利局長周廷彰表示,台中市汛期前已針對台中市一百三十二條河川、野溪,以及部分道路側溝進行清淤作業,共清淤四百二十八公里,清理出二百八十五噸淤泥及垃圾,保持河道暢通。
應變期間,水利局適時啟動抽水站運轉,並於易淹水點布署七處十二部大型移動式抽水機,總計動員四百五十人次及出動大小型機具總計一百一十二部次,保障市民朋友的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局表示,過去容易發生淹水的太平、霧峰、沙鹿、大雅等區,由於近年水利局興建雨水下水道、滯洪池、野溪整治等,提升排水及滯洪能力,在此次豪雨期間得到驗證,解決當地居民長期以來水患之苦。
太平區光隆村、興隆村,市府搶在汛期前完成光興隆排水分洪道及隆營區南側滯洪池,有效發揮紓緩強降雨的效用,大里區瑞城里、塗城里、仁化里及仁德里等長年以來淹水問題,市府耗資一點八億元,施作美群路雨水下水道工程,全長八百米、管徑2.4M,將美群路北側及東側逕流截往草湖溪,有效減輕美群路西側人口密集區之淹水問題。
市府並突破障礙重重的管線問題,施作新仁路下水道工程,改善太平與大里交界的新仁路原本只靠二公尺寬的頭前溪老舊砌石溝渠排水渠道,拓寬為五公尺寬,徹底解決太平區新仁路及永豐路口淹水問題。
台灣大道在靜宜大學至弘光科技大學段,以往遇雨就成為滾滾黃河,水利局在上游完成龍山路段野溪滯洪池、靜宜大學後方滯洪池、龍山路上游野溪整治,竹林南溪中游滯洪池,靜宜大學前台灣大道七段側溝改善工程等施作,加上十三寮滯洪池的啟用,解決大雅區忠義里地區淹水問題;在這次嚴厲豪雨的考驗下,順利過關。
南屯區五權西路的高速公路涵洞以往易淹水、往往造成機車騎士無法通行,去年進行雨水下水道、分洪、抽水站設置等改善工程後,此次也沒有淹水情形發生。
去年底啟用的柳川親水河岸,除提供民眾優質的河岸景觀環境,也兼具市區排洪功能,規劃之初即考量防洪需求透過都市計畫變更,拓寬河道兩側八公尺,步道下方也設有箱涵,豪雨來襲時能提供排洪功能。
在穩定供水部分,台中市副市長林陵三與中央協調機制,如大甲溪水源混濁,石岡壩原水濁度升高,則由食水嵙溪取水混合降低原水濁度,以混和後的水源供水給豐原淨水廠;另一方面,增加鯉魚潭水庫水源供應鯉魚潭給水廠輸往台中,透過水源配置,確保大台中供水無虞。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0.06.22
方文山 黃舒駿至明道鼓勵創作2018.02.16
春節不打烊交通局稽查逢甲商圈停車收費情形2010.11.16
第5屆盛群盃微控制器創意大賽2012.10.26
台中試辦垃圾隨袋徵收議員:恐有後遺症2016.11.24
綠川開蓋水利局規劃水質防洪管理措施2024.06.18
台中市北區新增登革熱NS1快篩陽性個案 台中市政府衛生局籲加強孳生源清除2014.09.29
交通局長林良泰:BRT是目前最佳選項2018.03.16
鰲新三街開闢造成土測亂象居民揚言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