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首創行道樹電子身分證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7.06.01
一棵在路邊的行道樹,也可以有詳細的資料履歷,這是台中市政府建設局首創建置的「台中市行道樹電子身分證」,只要利用智慧手機掃描掛在樹身的QR Code,包括樹種、直徑、樹高等資訊全都清清楚楚,未來更將結合「台中好好行」APP,提供市民更清楚路樹資訊、周邊停車場、公園、賞花訊息,讓台中不只推動植樹,也更認識各種樹木。
依據「森林法」及「森林以外之樹木普查方法及受保護樹木認定標準」規定,針對轄區內樹木,地方主管機關每五年應至少辦理普查一次,建設局第一階段已完成二萬九千株行道樹普查,建置資料於管理系統資料庫內,未來將分年分階段進行普查與資料庫建置。
為更智慧管理行道樹,建設局於去年推動「台中市行道樹的樹木身分證」,民眾利用智慧型手機掃瞄掛在樹身的QR Code,樹籍資料一目了然。
而樹木身分證還有多項功能,例如樹牌面版樣式以抗UV護膜、防水耐溫的PVC材質製作,並以不傷樹身的彈性伸縮繩,環繞樹身方式懸掛,保護樹木軀幹。
特別的是,電子身分證樹牌右上方,內含無法仿冒的晶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這項功能猶如行道樹的健保卡,維護廠商進行病蟲害防治或樹木修剪時,利用NFC可獲得比手機更精準快速的定位效果,讓養護人員快速抵達通報點進行處理,行道樹因災折損時,也能提高搶救效率;維修後更可直接將養護後資料回傳至行道樹維養管理資訊平台,即時精準回報行道樹座標。
未來民眾還可以透過行道樹坐標資訊,查詢附近的賞樹景點、公園、iBike、停車場等政府公開資訊,這些多元化功能將於今年下半年與「台中好好行」APP結合。
建設局長黃玉霖表示,樹木身分證的推動是時勢所趨,除了台中,部分縣市也陸續進行研議,今年下半年,市府將進行第二階段行道樹普查,建立維養管理資訊平台、APP,並擴充電子身分證專頁功能,預計四年內可完成全市行道樹普查,更透過資料整合與分析,強化台中市行道樹的管理效率,建置更完善的路樹管理機制。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5.04.08
台中Go快速飆破2萬人!新增市民乘車碼功能 帶動綁定率熱潮2009.09.18
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的集體記憶新書出版2018.10.26
獨臂竊賊入屋行竊巧遇管區巡邏遭逮2011.10.15
台中警方逮捕校園販毒鴛鴦及二十名小毒蟲2010.08.26
童綜合推出養生減糖月餅2008.02.24
國立台灣美術館「飽食-思、藝」2009.12.17
中彰投就服推耶誕購happy、雪橇載好禮2012.12.25
中市調解成立率全國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