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彰投苗首辦聯合海葬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7.04.18
為推廣多元自然葬法,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決議舉行聯合海葬,十八位家屬於十八日在台中外海送別六位親人重返自然,將骨灰投擲入海,台中市生命禮儀管理處處長陳志銘表示,近年來持續推廣樹葬,海葬等環保自然葬法,民眾的接受度已逐漸提高。這次海葬訴求「身已乘浪揚帆去,愛隨潮汐流無窮」,象徵著生命與愛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海葬在北高兩市行之有年,台中市政府於去年第一次辦理聯合海葬,廣受民眾好評與認同,今年在「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平台」的首長會議更提案,進一步結合彰化縣、苗栗縣及南投縣,共同於十八日辦理,十八位家屬在台中市立殯儀館舉辦追思會後,隨即搭船出海,將其六位親人骨灰投擲入海,重返自然。
許姓及潘姓家屬表示,他們的先人生前喜歡大海、熱愛游泳運動,曾留下遺願希望骨灰回歸大海,這次聯合海葬讓先人如願,並讓後代安心;家屬並表示,未來只要看到大海,就能追憶先人。
陳志銘表示,台灣地狹人稠,舊有的殯葬相對消耗過多的土地資源,殯葬費用及每年掃墓也造成後代子孫不小負擔;近年來持續推廣樹葬,海葬等環保自然葬法,民眾的接受度已逐漸提高,這次海葬訴求「身已乘浪揚帆去,愛隨潮汐流無窮」,象徵著生命與愛周而復始、生生不息;讓熱愛自由的往者,用不同的方式,傳遞對親友的愛。
針對以往民眾憂心海葬會造成海洋汙染,生管處表示,海葬所使用的骨灰罐與樹葬相同,是由玉米澱粉製成,投擲海洋後,將能被大自然分解;先人的骨灰在火化後,也會去除金屬物質並進行研磨才入罐,對環境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在費用方面,海葬也能大大減輕後輩負擔。以土葬為例,家屬需請風水師覓地、造墓,花費約在十至二十萬元;如骨灰入塔,公立塔位約二至三萬元,私人塔費收費則更高,市府近年鼓勵樹葬及海葬等自然葬法,收費相對節約,樹葬作業費用約三千元,海葬則完全免費。
台中市民政局長蔡世寅指出,台中市推行的環保葬已經有明顯成果,今年度將再規劃增設樹葬區,並且在既定的每年兩場聯合海葬(每場次報名者三人以上)外,視情形加開場次,另外針對現有公墓,也規劃逐步辦理公告遷葬及公園化,希望市府的努力,可以讓市民感受到殯葬環境的蛻變與提升。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7.11
秭器東來─2008互動科技創作展2007.12.10
客家美食「原鄉時尚」培訓show成果2015.03.09
嘉邑佛緣宮展開最長徒步進香2012.03.17
台中工業會舉辦第十三屆會員代表大會2018.03.28
中市木棉‧洋紅風鈴木‧流蘇花盛開2017.06.11
中清路國一東側便道開通車程減半小時2013.12.29
全台第一座網你網專用球場豐原誕生2010.09.28
呼籲符合中低收入夫助對象踴躍申請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