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12:06

遭蜜蜂螫婦人休克險送命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7.04.13
一般民眾都會認為虎頭蜂螫相當兇惡可怕,而採蜜的家蜂是溫馴無害的,這觀念卻並非正確,六十二歲陳姓婦人,在家中被溫馴的蜜蜂而非虎頭蜂螫到臉部,結果卻引發了過敏性休克,家人緊急將婦人送到童綜合醫院急診室搶救,在即時給予治療下,才救回一命。 這名婦人的兒子參加業餘養蜂同好的社團,在自家住家頂樓養蜜蜂,想要自採蜂蜜來食用,婦人因為到頂樓整理物品時,卻不小心遭蜜蜂螫,很快出現休克昏迷狀況而倒地,幸好家人也在現場,立即通報救護車,將人送到童綜合醫院急診室急救。 婦人到院時呈現危急的休克狀況,並且呼吸困難導致臉色發疳,血壓降低非常危險,經急診室醫師邱永偉緊急診視檢查後,立刻給予氣管插管,並施打腎上腺素以及抗過敏藥劑等治療,並送入加護病房後續嚴密監視,避免後續器官衰竭,最後才保住寶貴生命。 邱永偉表示,這名婦人因為兒子在住家頂樓養蜂,已經是第三次遭蜜蜂螫而引發嚴重過敏,患者本身體質對於蜂毒相當敏感,當第一次被螫而有過敏症狀時就要特別注意,因為蜂螫之後對蜂毒會產生抗體,而以後如果再次被叮螫,無論蜂螫次數多寡,甚至只要一隻蜜蜂,並都有可能發生嚴重性過敏性休克,需要特別注意防範。 婦人兒子歷經媽媽三次的過敏狀況,承諾表示要將蜜蜂送朋友,不再繼續養蜂,避免媽媽受到危害,因為婦人的體質不允許再次被蜜蜂叮螫。 邱永偉指出,大多數蜂螫傷僅產生局部腫痛,而少數個案會出現嚴重中毒及過敏反應,蜂毒中毒的個案是出現在多量蜂螫,二、三十隻以上的蜜蜂同時叮咬,可能引起肝腎毒性,而過敏反應則與叮螫數量無關,遭蜂螫後出現過敏反應的主要症狀包括局部發癢及全身蕁麻疹、眼眶浮腫、乾咳、喉嚨或胸部有緊縮感覺,嚴重時會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導致休克昏迷等。 通常在蜂螫後二至三分鐘就產生反應,而致死的案例多半於前十五分鐘內就進入休克狀態引起呼吸衰竭,因此要立刻緊急送醫,甚至先進國家建議有此過敏病史的患者,居家旅遊都必須攜帶緊急腎上腺素注射筆,避免意外發生。 邱永偉說,民眾被蜂螫時,不要直接用手擠壓也不可在傷處抓癢,以免再次刺傷自己或注入更多毒液;建議使用多量清水洗淨叮咬部位,一方面避免感染、除去毒液、冷卻紅腫熱痛現象,另一方面可除去蜂隻留下的費洛蒙,避免吸引更多蜂隻前來叮咬。 如果還有殘餘螫針及毒液囊必須使用鑷子夾除,以免毒囊會持續收縮注入毒液。若一旦出現任何過敏反應而身體不適時,就必須立即就醫避免致命危機。 圖說:醫師邱永偉檢視患者情況。(醫院/提供)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