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指數飆破265倍八旬嬤勇敢抗癌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7.04.10
三十年前丈夫因肝癌去世,讓八十四歲有C型肝炎帶原的陳阿嬤更重視身體健康,有別於老人家不愛上醫院的封閉觀念,阿嬤定期檢查肝臟從不拖延,日前抽血發現她甲型胎兒蛋白(α-fetoprotein,AFP)超過正常值265倍,轉診至光田綜合醫院確診為約八公分大小的肝癌,她不求偏方草藥,反而積極抗癌。
阿嬤與丈夫兩人同齡,以前阿公長期服用胃藥壓制胃痛毛病,沒想到五十五歲時,阿公發現胃藥效果越來越差,肚子也越發腫脹、硬梆梆而就醫,不料已是肝癌末期,確診後不到七周就去世。
阿嬤知道老伴身體不好,但阿公的驟逝著實讓原本就很重視健康的阿嬤更積極把關自己的身體狀況,尤其在篩檢出是C型肝炎帶原者後,阿嬤不僅定期到診所醫院追蹤,還鼓勵朋友也要定期健檢;阿嬤檢查出肝癌後就積極尋求治療,但家人擔心手術等侵入性療法的風險,決定採副作用較少的導航式螺旋刀放射治療,成功控制。
光田綜合醫院醫師王銘志指出,在越鄉間的地區、資訊越封閉,年長者遇癌症難免挫敗,擔心手術影響體力會從此臥病在床,消極以對,或用各種理由推託,其實現代醫療科技進步,銀髮族可與醫師協商尋求最適合的醫療方法正面抗癌。
陳阿嬤前後共接受三十次導航式螺旋刀(Tomotherapy)放射治療,療程順利、未發生明顯不適或副作用,今年三月抽血檢查追蹤,甲型胎兒蛋白6 ng/ml(正常值<10 ng/ml),GOT也下降到41(正常值<40)、GPT24到正常範圍(正常值<35),控制效果非常好。
王銘志說,肝癌治療以手術、血管栓塞、射頻燒灼術(RFA)或放射治療等,依不同期別及病患身體狀況作選擇,早期的放射治療在肝癌治療上常面臨準確性與副作用的問題,現代最先進的導航式螺旋刀利用360度的治療角度及同步治療床移動,使治療劑量能夠更加順著腫瘤形狀,減少對正常肝臟的傷害,並搭配影像導航系統可執行最精準之腫瘤照射。
根據調查,C型肝炎在台盛行率約4%是全球少數盛行率高3%的地區,台中又以海線居多,C肝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染,民眾感染後很少有立即的症狀,只能仰賴抽血檢驗,因此不易被發現,有病人甚至長達二、三十年都沒察覺,其中由C肝引發的纖維化或硬化都是演變成肝癌的重要因子。
圖說:民眾施作螺旋刀放射治療。(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翻拍)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6.23
縣府替代役男幫弱勢學童暑期輔導2013.01.23
春節期間台中寵物服務不打烊2013.09.26
中市環保局舉行河川揚塵應變防護演練2012.10.02
台中小偷至麗寶樂園偷竊遭警逮正著2018.10.25
環保局:中龍環評變更程序公開透明2011.02.17
變更台中港特定區計畫案2016.06.22
霧峰益全香米稻穀收購改革提高稻米品質2018.01.28
書法家揮毫贈春聯客語朗讀拜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