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10:52

中市營養午餐再加碼嘉惠師生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7.03.24
台中市政府過去補助營養午餐水果,每周二次、每次三元,遭家長與學校反映經費有限,水果購買品質不佳,因此市府自一0四年九月推動營養午餐每餐加碼五元,嘉惠近二十六萬名師生,同時維持每周六元補助,不僅限於補助水果,發揮更大效益,台中市長林佳龍表示,每週一共補助三十一元食材經費,可提升餐點配置彈性,吃得更好更健康。 台中市教育局長彭富源在議會專案報告中指出,縣市合併前,原台中市自九十七學年度起由市府編列經費補助每名學生每周二次、每次三元午餐水果費;縣市合併後持續編列預算補助,自一0四學年度起,教育局因應學校及民意反映,調整午餐水果補助為「每周補助六元」,由學校彈性決定水果供應方式。 然而,考量水果受限於氣候及季節影響甚大,品質及價格不易取得平衡,已不符合供應在地新鮮食材給學生食用的初衷,加上學校反映經費不足很難買到好水果,家長及民意也多有表示午餐水果品質不佳,學生時常帶回家丟掉,反而造成浪費。 經多次會議研商及評估後,教育局初步規劃在不減少原補助款下,將水果補助預算全數轉型併入學生午餐食材費,並於一0六年二月函知各校,因年度預算科目之限制,原編於各國中小預算內的午餐水果費,自現行契約期滿後即不再執行,市府將聽取各界意見及議員建議後,做最適切的決定,進一步提升午餐品質。 彭富源說,市府執行午餐水果政策,一直以來是依學校的意見進行調整,學校希望能夠擁有更大的彈性,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辦好每一天的學生午餐。 此次水果費補助轉型,整體午餐補助並未減少,而是將原來水果補助費調整併入午餐費,讓學校擁有更集中的款項,來處理午餐食材及水果的各項需求,並可減少原來無謂的行政負擔,整體而言,反而賦予學校更多彈性,讓學校可視需要或季節、環境,供應最適合的水果或其他副食品(乳製品、豆漿等),讓學生攝取多元營養,也讓有限的教育補助經費能發揮最大效益,市府未來也將持續午餐及水果的品質。 市長林佳龍表示,新市府上任後即推動讓各校營養午餐一餐多補助五元,一天五元、一周就是二十五元,「連這個錢都花了,就是重視孩子的營養午餐」;現行制度一周六元且強制買水果,若將這六元放進大水庫內,一周就有三十一元食材經費補助,對於學校而言,無論自辦或團膳將能更好運用。 他認為,授權讓學校有更大彈性去將營養午餐辦好是最重要的,要保障基本品質;如今回歸學校因地制宜,若有家長希望讓營養午餐增加更多水果,學校可以加碼,市府也樂觀其成。 市議員陳淑華、范淞育、曾朝榮、邱素貞、李天生、陳成添等人,均贊成市府授權學校將原編列於午餐水果費的預算,彈性運用於整體午餐食材費上;並建議市府須向外界充分說明,市府絕無取消午餐水果費,而是授權學校彈性用於整體午餐食材費上。 根據教育局的學校午餐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滿意度近八成,包括午餐質量滿意度75%、衛生管理滿意度79%、服務整體滿意度82%。 為了瞭解營養午餐五元加碼後的供餐品質,教育局也自一0四年起推動「誰來午餐」計畫,每月以隨機抽訪方式,安排市長或教育局業務科長以上層級人員到學校與學童一起用餐,實地瞭解學校午餐實施現況及師生對午餐滿意程度。 圖說:教育局長彭富源在議會專案報告。(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