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主動脈剝離醫謢通力合作救回一命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16.12.14
四十多歲的范姓民眾洗澡時無預警的胸痛、背部有10幾分鐘痛到站不起右下肢無力,被家人緊急送到雲林分院斗六院區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為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醫師討論後,立即安排緊急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手術。術後恢復順利而平安出院。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表示。最近季節轉換,天氣變化溫差大,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也就跟著增加,這名范姓患者是經由急診、心臟科團隊通力合作,與時間賽跑,從死神手中救回,且術後病患復原良好。
台大雲林分院說,從急診、心臟外科到重症照護團隊,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台大醫院做為雲林地區急重症照護之後盾,將持續提升急重症醫療品質,守護雲嘉地區民眾的健康。
心臟外科主任游聖彬指出、提到胸痛,一般最熟悉也最害怕被診斷的疾病是急性心肌梗塞。但同樣會有急性胸痛症狀的主動脈剝離,雖較不為人知, 但死亡率並不亞於心肌梗塞。
所謂主動脈剝離,指的是因主動脈血管壁內層的破裂,使得血液流入血管壁中造成血管壁的分離。
好發年紀為40至70歲,男性比例比女性高。若血管壁剝離的範圍有到升主動脈,稱為A型;反之則為B型。A型的主動脈剝離若不緊急手術,病人在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0%以上,因此快速且正確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典型主動脈剝離的症狀為突發性胸痛、背痛或腹痛。
但有些病人會以非典型的症狀如昏倒、中風、四肢麻、無力或疼痛等等不同方式表現。對於上述的病人,診斷上就不是那麼容易,因此急診醫師的經驗和判斷就非常重要。對於有懷疑的病人,建議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確診。
急診醫學部主任王暉智說、A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以手術為主。雖然醫學日益進步,A型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的死亡率仍高達20%。B型主動脈剝離則以藥物治療觀察為主,除非有其他併發症才考慮手術。現今有覆蓋型主動脈支架,使得手術風險降低許多。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4.11.29
路口停讓觀念紮根雲林監理站持續強化大型車駕駛交通安全宣導2015.08.04
雲林十大伴手禮徵選名單出爐2009.09.17
張榮味縣府團隊全力支持張艮輝2015.05.21
塑化成癮-寶特瓶的秘密30日登場2016.10.28
亞洲首部黃金蝙蝠動畫雲林上演2009.03.12
雲林提供男性單親家庭整體性服務2013.08.30
雲林縣新任警察局長張傳忠今交接2023.12.24
斗六太平老街燈籠啟燈晚會 揭開活動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