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吃火鍋 五大撇步健康吃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筱玲/南投報導
2016.11.03
寒流一波波,許多民眾會選擇吃火鍋暖身,但美食當前,所暗藏的陷阱也不少,尤其是慢性腎臟病患者,更應注意。南投醫院營養師提供五撇步,可以吃得健康又無負擔。
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說,吃火鍋掌握五原則,就可吃得健康無負擔;包括:以白開水當火鍋湯底、避免食用加工火鍋料、沾醬避免含鹽分高的食材、控制食材種類與份量及不喝湯汁。
蔡玉思指出,傳統的大骨湯底因含磷及高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腎臟代謝的負擔,另外,有些火鍋湯底會用中藥或多種蔬果熬煮,標榜為養生低脂的健康火鍋,此種湯汁裡面含有豐富的鉀,對於末期腎病患者,會增加高血鉀,增加腎臟及心臟病情的風險。
若不需要限制磷攝取的患者,食用大骨湯時,建議將湯底冰過後撈去浮油,後再使用,將可以去掉大部份的脂肪。
而,火鍋中的配料例如各式火鍋餃、丸子等,在加工的過程中添加了不少的脂肪、澱粉、鹽份等,攝取過量會造成鈣磷比重失衡,促使血管鈣化,導致腎臟病惡化,增加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慢性病患者應避免,盡量選用天然食材為主。
另外,醬油、沙茶醬、蛋黃、豆瓣醬等含鹽份及磷值高,建議可食用天然配料,例如蒜泥、辣椒、薑末、白醋、檸檬汁當佐醬,再將香菜、蔥末燙熟後一起拌入,增加佐醬的香氣及風味,同時也可減少青菜中的鉀離子。
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一餐的蛋白質建議量,建議不超過2份的建議量(1份如3片火鍋肉片)。在選擇蛋白質類食物時,盡量以低脂、去皮、份量控制為主,避免增加腎臟負擔。若有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南瓜、玉米、芋頭、米血等,都是主食類要控制份量攝取,避免造成血糖上升。
蔡玉思說,火鍋店家為增加口感,湯頭裡往往會添加鹽、味精、鰹魚粉等來提味,相對地也增加了鹽份的攝取。各樣食材在鍋中長時間的滾煮,湯汁裡面的普林及鉀磷等含量不少;所以建議患者還是少喝湯,避免增加腎臟代謝的負擔。
圖說:氣候轉涼,吃火鍋又開始流行;但營養師告誡:必須要執行五大撇步,火鍋方能健康吃。(台灣新聞網記者李筱玲/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5.24
農糧署:水蜜桃季正式開鑼2008.03.04
竹山信安旅館獲環保旅館大賽第2名2012.05.04
南投消防局辦山難事故前進指揮所演練2011.09.19
霧社水庫漂流木開放自由撿拾至9月30日2020.05.08
信義鄉13條好漢翻山越嶺 協助卡社溪無名屍運下山2012.11.03
南投醫院辦世界糖尿病日宣導活動2012.02.05
紫南宮吃丁洒盛會 估計10萬多人湧入2012.08.21
南投衛生局:拒絕家庭暴力善用113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