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03:30

氣滯血瘀導致蟹足腫針灸消腫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6.10.26
氣滯血瘀導致蟹足腫,利用中醫療法的針灸有一定得效果。 四十歲吳姓女患者因車禍造成右腳膝蓋外傷合併骨折,進行手術治療並住院後康復出院,雖然傷口縫合照護良好,並且長時間使用除疤凝膠或貼美容貼布,但因體質特殊所以傷口還是留下明顯的疤痕(即蟹足腫),到童綜合醫院中醫科看診,蘇永玄醫師建議蟹足腫也可使用針灸處理,在針灸治療兩個多月,蟹足腫變的又淡又平。 另有一名三十六歲劉姓女患者進行除痣手術後,右肩上的傷口因為天熱流汗滋生細菌、皮膚拉扯裂開等情形已經進行過二次縫合手術,本身有蟹足腫體質,傷口疤痕經過二次手術後卻無法癒合還化膿,經朋友介紹改由中醫科治療,蘇永玄醫師進行一周二到三次,一次三十分鐘的針灸治療;三次針灸後傷口已癒合,一個星期後疤痕也修復不錯,讓患者非常感謝,目前也持續治療中,希望能更讓傷疤更平整。 醫師蘇永玄表示,人難免都會受傷,可能因為跌倒、撞傷、擦傷刀割傷,再嚴重一點可能骨折、頭破血流;經過治療或手術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留下些許疤痕。 如果疤痕位在顯眼處,如臉上、頸部、手臂、手掌等,不僅影響美觀,體質敏感的人則在活動後因為流汗、盥洗或天氣驟變時,會感到不舒服,因而受到傷口疤痕困擾。 蘇永玄指出,目前治療疤痕或蟹足腫的方法,最常見的是類固醇注射,亦可選擇冷凍治療、矽膠片敷貼、染料雷射、脈衝光等,也有因為傷口疤痕嚴重而直接再動一次手術切除。 但其實蟹足腫以中醫針灸來治療的效果極好,蟹足腫是因為手術疤痕局部氣滯血瘀較為嚴重,針灸用意在於局部給予刺激並促進血液循環、汰舊換新。 吳姓患者膝蓋內側的疤痕原本和手腕一樣明顯,在針灸治療兩個多月,蟹足腫變的又淡又平;而劉姓患者的肩膀傷口與疤痕在手術三個月後仍無法癒合完全,經針灸治療後改善很多;蘇永玄醫師呼籲,任何治療不變的原則,都是愈早治療效果愈佳。 圖說:劉姓患者的治療前疤痕。(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翻拍)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