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頭昏暈眩以為是貧血就醫檢查竟是腦瘤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6.09.12
頭昏暈眩誤以為是貧血,婦人食補鐵質六年無效,醫以內視鏡輔助開顱,切除7cm腦瘤病灶。
五十歲的沈姓婦人長達六年有頭昏暈眩的毛病,以為是貧血所致,經常買櫻桃、葡萄和四物等坊間認為的補鐵營養品,但越吃症狀卻沒有改善,整日昏沉不適、反應遲緩,今夏症狀更嚴重,誤以為自己中暑,幸好光田綜合醫院查出真正病因,竟然是她的腦內長了直徑約7cm大的腦瘤,醫療團隊以腦內視鏡輔助、歷經十多小時開顱手術,順利取出腫瘤康復。
患者表示,自己約從六年前開始,她從坐姿突然站起身時總會感到頭暈目眩,因為只是偶然發作,所以一直以為只是貧血,二年前,家人發現她走路、開車會習慣性的向左偏,步態也稍有跛腳,認為是平衡感出問題,但因偶爾才發作,且過去健保補助的抽血健檢結果皆正常,並不以為意。
今年五月,患者出現四肢無力、精神不濟等症狀,她把這些症狀歸咎於今夏氣溫高,從不曾中暑的自己,竟也密集在一周中暑二次,尋求刮痧、拔罐及針灸等療法卻通通無效,她硬撐到七月出現劇烈頭痛,由診所醫師轉介到大甲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神經內科醫師楊鈞百為她安排電腦斷層掃描,這才發現該名婦人顱內有顆巨大腫瘤,轉往光田沙鹿總院神經外科由徐雷鐸醫師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腦膜瘤」。
檢查照片上腦膜瘤占據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大腦空間,沒想到腫瘤竟然會養這麼大顆仍無警覺,過去多在醫學中心看診的他們,這次決定在光田醫院手術,信任醫護專業,且離家近、方便照護。
徐雷鐸解釋,「腦膜瘤」顧名思義是從腦膜上長出的腫瘤,多數腦膜瘤都是良性腫瘤,但要像患者長到七公分以上者不常見,因為多數腦瘤約四、五公分大就會出現明顯症狀,而患者的腦瘤少見長在腦室,發生機率僅占所有腦膜瘤的2%,推測腦室空間正好提供腫瘤成長,長到巨大才出現頭痛症狀,另一方面,患者的腦瘤位在顱底深處,增加手術困難,他以腦內視鏡輔助開顱手術,安全精準地切除病灶。
徐雷鐸提醒,民眾就醫多是那裡疼痛就看那裡,或自行誤判病因而延誤病情,其實要查出真正的病因,往往得更細心觀察身體症狀。
像這名婦人這麼大的腦瘤如果不處理,壓迫到腦組織,就可能影響智力、行動、行為,甚至意識、姿勢;若併發水腦,造成顱內壓上升、神經組織被擠壓而導致神經傷害,嚴重時都可能威脅到生命,尤其是家族有腦瘤病史者要特別留心。
圖說:患者與醫護人員一起慶祝健康。(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1.10.22
臺中聯合婚禮幸福登場2014.06.11
胡志強:公共建設的台語名稱聽得懂就好2015.05.08
超商店員報警意外助警查獲毒品2011.05.29
NTSO 2011管樂大賽成績出爐2012.10.15
新社花海VS台中花博預算差很大2010.11.19
中縣婦人殺夫後自殺造成二人受傷2008.09.11
霧峰公所落實「馬上關懷」救助2017.05.03
中市體二用地解套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