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翔臺北輪船體殘骸完成移除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6.08.10
德翔臺北輪繼7月25日完成後段船體殘骸(2800噸)浮揚移離事故現場及7月31日運往基隆港台船基隆廠5號碼頭拆解後,前段船體殘骸(3650噸)於8月5日浮揚移至石門外海;8月7號再拖帶至外木山外海錨泊,並於8日配合基隆港潮流於6時6分順利拖帶進入基隆港,8時40分進入台船船塢進行拆解,德翔臺北輪船體殘骸移除作業,在交通部與相關部會以及德翔海運公司與SMIT打撈工作團隊歷經近五個月戮力共同合作下,終於宣告全部完成移除並恢復該水域原景觀。
交通部航港局表示,有關德翔臺北輪海難事件於105年3月10日在新北市石門外海擱淺後,由交通部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依據「海難災害防救業務計畫」、「海洋污染防治法」及「重大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啟動海難救護與油污染應變機制,並以人命救助優先、避免災害擴大,按照抽除船內油料、移除船上貨物、移除船體殘骸之順序銜接辦理德翔臺北輪海難擱淺事件應變作業。
交通部航港局指出,相關應變作業並在交通部航港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與相關部會、船東德翔海運公司、日本海難救助公司清除油污、SMIT海事救助新加坡團隊移除船體及我國亞太港灣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廠商戮力共同合作之下,從初期海面與岸際逸散油污處理。
4月1日進行艙內存油338立方公尺抽除及甲板上貨櫃吊離;4月8日完成198只貨櫃吊離後;5月5日完成第3貨艙殘油清除;6月10日完成大艙內剩餘186只貨櫃移除,再接續辦理船體移除,包含650噸住艙、400噸主機、2800噸後段船體殘骸、3650噸前段船體殘骸,分別於6月23日、7月2日、7月25日、8月5日自擱淺處移除,最後運至基隆港台船基隆廠拆解。期間雖受有鋒面過境、尼伯特颱風、妮妲颱風等造成海氣象惡劣無法作業,但在相關單位利用臺灣海域海氣象條件相對穩定的季節共同戮力合作下,終於在颱風盛行之前完成,整體作業時間僅歷時5個月,創下我國史上在船舶海難移除作業在最短時間完成的紀錄。
為強化海難救護機制與預防海難事件發生,交通部航港局將依據行政院指示,按船舶遇險之救難救助、擱淺應變、污染應變與漁業損失及漁民權益保障,提出綜合檢討,並將賡續實施船舶檢查,期使船公司主動提升船舶妥善率,共創航行安全,進而保護我國海域環境。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2.01.05
高雄捷運小港林園線綜合規劃公聽會1月6日林園召開2012.12.21
鳳山行政中心新建大樓動土2011.11.16
高雄港務警察局表揚好人好事2012.06.28
高雄訓練就業中心產訓合作班結訓2015.11.13
好玩高雄亞洲環港輕軌進擊昆明旅展2016.12.08
高雄過好年起跑2023.03.13
中油煉製事業部暨高雄廠快樂捐血解血荒2008.07.31
陳前總統推薦高雄市副市長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