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08:40

腎臟病未定期追蹤男子險送命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6.08.09
一名慢性腎臟病患者,未定期追蹤,只到中藥房拿藥,害他險些送命。 一名七十歲劉姓男患者,患有痛風症狀,三年前因為輕微血尿被檢查出罹患慢性腎臟病第一期,醫師建議每半年回診檢查腎功能,但患者自認身體狀況沒有大問題,平常都自行到中藥房拿藥服用,沒有按醫囑回醫院做定期追蹤。 最近因呼吸會喘及嘔吐被送到醫院急診就醫,抽血後發現腎功能竟然只剩下百分之五,血色素也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經緊急安排洗腎及輸血,才救回患者的性命,目前患者定期回診洗腎,狀況穩定。 腎臟科醫師曾天佑指出,只要是造成腎臟實質的傷害及功能下降都是慢性腎臟病的起始病因,而老化、糖尿病、高血壓、泌尿疾病、心臟血管疾病、高蛋白飲食、肥胖等等,都可能造成慢性腎臟病或是造成腎臟功能惡化的危險因子。 慢性腎臟病已經是世界流行病之一,台灣每一百人中就有近十二個人得病,但是因為慢性腎臟病不會有明顯的症狀,有將近80至90%的病人未被診斷出來,病人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或是其他原因就診,才發現腎功能異常,等到腎功能剩下百分之十,患者才會有食欲不振、嘔吐、皮膚癢等尿毒症狀。 曾天佑表示,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為糖尿病、高血壓、具腎臟病家族史、老年人(五十五歲前)、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如全身紅斑性狼瘡)、長期濫用止痛消炎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服用標示不清的草藥或偏方、惡性腫瘤、抽菸、代謝症候群等民眾應,都應定期接受篩檢,避免腎功能進一步的惡化與併發症發生,減少進入末期腎臟病須長期洗腎的風險。 曾天佑呼籲,愛護自己的腎臟,需要從日常生活做起,有五點方法:一、維持理想體重、保持運動習慣、不抽菸及酗酒;二、均衡飲食、不需大補特補、避免大魚大肉、少鹽、少加工品、適量喝水、不要憋尿;三、尋求正確的醫療途徑、不亂吃藥;四、自我觀測尿液型態,定期健康檢查;五、如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疾病,要定期回門診追蹤治療。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