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怕痛忍三個月就醫揪出大腸癌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6.06.20
一名五十五歲婦人因上腹痛就醫,自述排便習慣正常,經醫師仔細診斷排除胃部疾病後,建議她做大腸鏡檢查,然而婦人過去刻板印象認為大腸鏡檢查很痛,心生害怕拒絕,直到上腹痛持續三個月未改善又突然腹瀉三天,身體不適太難挨,經鄰居勸說決定受檢,發現她長期上腹痛的原因竟是大腸癌,經手術切除後目前狀況穩定。
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泰維指出,多數大腸癌被診斷出來是患者出現便秘或血便等病徵,但仍有例外者,該名婦人就診時稱排便正常,僅斷斷續續出現上腹痛症狀,當時醫師為婦人安排胃鏡檢查排除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原因,進一步希望她做大腸鏡檢查,但婦人卻一口回絕,只因「聽說做大腸鏡很痛」不願受檢。
陳泰維說,婦人之所以上腹痛是因為腫瘤造成周圍組織發炎,而腫瘤位置恰好在橫結腸,倘若未仔細檢查,容易被誤以為是胃痛或大腸激躁症(簡稱腸躁症),延誤病情,腸躁症患者症狀為反覆便祕或腹瀉,或兩者混合型都有,合併腹部疼痛或不舒服,大腸癌亦會有相似的症狀,不過,腸躁症患者雖有解便困難,但多已持續一段長時間。
大腸癌患者則可能因腫瘤逐漸長大阻塞腸道,便祕為漸進式,但像婦人最初就醫時排便正常,一直到手術前才出現便秘症狀,呼籲民眾若有任何疼痛、腸胃不適或解便困難,及早就醫接受醫師建議做大腸鏡檢查才是。
陳泰維指出,大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癌最準確的方式,根據國外的研究,透過大腸鏡篩檢方式,長期下來可以降低高達四成以上因大腸癌而造成的死亡。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大腸癌為目前國內第三大癌症死因,每年全台灣有一萬多人被診斷罹患大腸癌,陳泰維強調,現代人高油、低纖維(不吃蔬果)又愛吃紅肉的飲食習慣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預防大腸癌,除了飲食及生活型態調整之外,早期發現才有機會徹底根除大腸癌。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8.07.29
國四分段施工降低東勢石岡交通衝擊2010.05.20
農業試驗所為生鮮菇類運銷管理導入新活力2012.11.08
中部首創葳格高中辦餐飲科拜師大典2011.02.26
台中搶匪鬧區飛車行搶遭民眾圍捕2013.06.01
國立大里高中管樂社成果發表2012.09.04
中國船長越界捕魚跳海拒檢仍難逃處分2016.04.11
中醫大教授藍先元獲頒中樞神經藥物新創獎2013.12.10
東勢至豐原快速道路說明會12日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