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深入社區斗六煥然一新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16.06.02
斗六公所市長謝淑亞表示,公所推動「社區簡易綠美化及公共生活空間營造計畫」邁入第3年,進行空間改造,今年以400萬的經費,將「環境教育基地」做為主題概念,就是因為民眾對於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源有著期待與關注。
公所希望透過社區景觀的改造,在屬於社區的土地上,以創意與最友善的方式,打造出富有保護環境、愛護生態概念的綠色角落,在一連串的施作過程中,大人可以帶著孩子,親近這塊一起生活的公共空間,也親手為社區營造出有故事、有趣味、又融合教育與保護環境的好地方。
「環境教育基地在斗六」計劃,分兩個階段執行,第一階段的基礎觀念建立,到第二階段的再深化,過程用說明會、討論會、工作坊、及配合各階段所需,社造、農村再生、設計、景觀等期望讓社區獲得正確及有效的空間營造。
參與兩階段的14個社區,提出雨水撲滿、節能減碳設施、空間再利用或廢材再利用等主題,將「地景、教育、文化」,歷經討論、改進、施作,社區完成了改造,成果發表會,藉著照片、展板與居民的參與,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
施作成果分享暨發表記者會,由保庄的花鼓陣表演開場,邀請大家搓湯圓,在地的美食分享,如:湖山的酒釀米糕、崙的黑糖糕、溝埧的古早味鹹粥,最重要的,就是各社區發表成果與感想的時間。
溝埧社區理事長陳煌表示,土角運用來自稻田裡的材料製作,讓孩子們與耆老一起體驗老祖先的智慧,醫生的家重新改造,也與年輕人及老一輩,共同分享四五十年前,溝垻唯一一位醫生的故事。
重光社區理事長王碧枝則分享,社區打造無毒菜園,帶著孫子一起來種菜,了解吃的健康,也不再害怕菜蟲的過程,成為環教基的成果。
將社區重新改造的保庄社區,如何以竹子打造回收站和雨水的方式,在理事長張慶輝的說明下,讓大家更看見了不一樣的環境改造成果。
環境教育基地在地斗六的成果,社區共同打造的美麗故事,除了在發表會展現之外,6月29日開始也將移至行啟記念館展出,斗六公所邀請鄉親,可到行啟看看社區用心的成果。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0.10.01
小疫苗大保護流感疫苗10/1開打2022.08.18
國人遭詐騙出國案件頻傳 雲檢警迅速啟動預防及偵查行動2014.07.24
雲林農博生態園區藝術季8月2日登場2021.05.02
情定劍湖山婚禮體驗日展開幸福的樂章幸福花嫁2022.03.10
斗六運動嘉年華、市長賽在「滑輪溜冰錦標賽」雙項率先登場2024.09.10
雲林縣暑期青春專案成效斐然 查獲到案指標性案件347名嫌犯2014.08.07
護柚專案啟動防制文旦柚失竊2020.08.24
2020雲林國際偶戲節主視覺 金曲設計師顏伯駿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