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髓液分流術尋回記憶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南投報導
2016.04.25
85歲老婦,去年在家中不慎跌倒造成腦出血;然在住院治療時,護理人員發現老婦記憶力明顯衰退,且合併尿失禁、步態不穩反覆跌倒的症狀,在進一步檢查後,發現老婦罹患「常壓性水腦症」,透過手術可改善。
投醫神經外科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劉善傑表示,水腦症一般分為「阻塞性水腦症」及「交通性水腦症」,前者為腦脊髓液循環流通的路線受阻,引起腦脊髓液囤積於腦室內無法排出而造成水腦,可因腦腫瘤或出血等造成;後者則起因於腦脊髓液分泌太多或吸收過慢。
其中,包含「常壓性水腦症」的病患,最主要的表徵為失智、步態不穩及尿失禁,好發於65歲以上老年人,然而,許多老年人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巴金森氏症或是阿茲海默氏症而忽略治療,其實目前可透過問診及影像判斷,確認長輩是否罹患「常壓性水腦症」。
劉善傑說,「常壓性水腦症」以手術為主要的治療方式,前述案例便是使用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引流手術,於腦室及腹腔各開一個小傷口,從腦室及腹腔間放置引流導管,使多餘的腦脊髓液能排至腹腔,老婦術後5天記憶力明顯恢復,兩周後尿失禁及步態不穩的症狀也逐漸改善。
劉善傑指出,目前也引進「腰椎腹腔引流手術」,相較於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引流手術,好處在於免除腦部開刀風險,只需將可調壓式的壓閥門埋在皮下,細引流管放入腰椎脊髓腔內,使過多腦脊髓液引流至腹腔,引流效果也相當優異,不過,目前此手術使用的腰椎腹腔引流管及可調壓式的壓閥門尚未通過健保給付,因此治療前可與主治醫師溝通,評估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
劉善傑說,大部分民眾認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常壓性水腦症所引起的失智與老化產生的失智症狀不同,因此,若家中長輩出現短時間內記憶力明顯退化,應盡早就醫檢查。
另外,水腦症治療並不可怕,現在已有避免腦部手術的治療方式,建議民眾可以善用醫療資源,不僅可以改善生活,也可以減輕家人的照護與心理壓力。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1.02.23
紫南宮年度盛事呷丁酒因應防疫丁酒發送地點更改及丁酒包公開亮相2012.08.20
南投民眾服務社召開理監事聯席會議2022.01.19
歲末寒冬之際 雅方企業贊助羊肉爐慰勞信義員警進補2014.09.27
信義坪瀨琉璃光之橋健行園區27日營運2011.06.29
草屯竊賊專偷工寮機具 竊行曝光變強盜被逮2014.08.17
2014南投火車好多節閉幕2011.10.24
杉林溪忘憂森林美不勝收2018.04.01
林明溱慰問埔里火災受災戶贈救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