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溪活化再造帶動地方觀光發展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大里報導
2016.04.06
大里溪水系沿岸有遼闊高灘地閒置空間,蜿蜒溪流,溪水潺潺,風光旖旎,地方曾經倡議將大里塑造為台灣第二個冬山河,有人文景觀,親水公園,划船,球場,發展為休憩與觀光旅遊景區。
如今頃聞第三河川局展開剷除大里溪水系高灘地雜木,改善河川環境,對地方而言不啻是好消息,據此未來的大里溪將有嶄新面貌呈現。
第三河川局預計在大里溪水系的大坑溪、草湖溪、旱溪及頭汴坑溪等高灘地清理雜木,施工範圍超過四十萬平方公尺,以標準籃球場計算約涵蓋一千座球場。如此龐大地面,如果能夠配合水岸環境工程營造,整個大里溪將脫胎換骨,呈現一番新貌,其不但是媲美冬山河也可能與高雄愛河並駕齊驅。
大里溪從清朝以來與大里歷史淵源深厚,從大里溪亦可以發現大里歷史軌跡與見證。
據市議員張滄沂指出,大里在清朝時,因有大里溪之便,而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竹塹,五諸羅,六大里杙」之稱。大里杙一度成為舟楫雲集的地區,船舶南北往來穿梭大里溪,商賈雲集,繁華一時,可惜後來河道淤淺,大里杙才漸漸褪色。
大里地方過去所提的「古河港重建計畫」,就是期盼大里杙風華再造,重新鋪上發展觀光的捷徑之路。
譬如,今年春節期間,水利局在大里溪大里橋高灘地闢建一處花海,遍灑波斯菊種子,非常美觀,成為春節期間民眾賞花的好去處,就廣受民眾好評。
可是在大里溪內新橋段,橋下雜草叢生,藏污納垢也窩藏野狗,四處亂竄,影響觀瞻。由此可見高灘地之是否善於利用?二相對照,截然不同。
大里溪水系高灘地雜木,一旦剷除,假如能夠同時修正排水計畫與加強水岸環境工程改善,污水下水道建置等,雙管齊下,一氣呵成,將整個閒置下來地面,用來開發為河濱公園,增設籃球、自行車道、賞鳥、動力飛行傘、遙控飛機、模型汽車、水上救生演練及大型活動的休閒綠帶。其不僅祇是大里溪的脫胎換骨而已,也是整個大里地區為此展現一番新貌。
綜觀世界各國,從事河川改造美化變為河濱走廊,發展觀光契機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以鄰近的韓國將河川閒置地面闢為球場運動場所,而大陸則闢為民眾散步休息活動之地「他山之石」值得我們的參考。
誠然,未來大里溪水系的活化,重新塑造賦予新的生命,同時再串聯結合大里許多古蹟,寺廟,老街,美食等景點成為一系列觀光帶,將帶來無盡的觀光資源,為此各界莫不拭目以待,樂見其成。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9.10.23
修平今舉辦 全國化工E car競賽中南區初賽2011.05.17
台中酒醉男潑汽油遭送辦2013.01.02
注重幼童安全中市超齡娃娃車限期汰換2014.12.02
中市都市更新整建維護補助受理申請2017.02.05
台中知名韓式餐廳不符規範限期改善2014.08.28
大甲芋頭節三十日盛大登場2008.06.03
立委勘查霧峰林家花園古厝整修工程2017.03.17
中市汰換水銀燈年省一億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