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歡慶30週年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6.02.01
高雄在民國75年在行政院衛生署專案計劃協助下成立高醫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為南台灣第一個血友病及海洋性貧血症整合性醫療中心,提供單一窗口的醫療服務,30年來共服務近10萬人次,並結合全院各醫療團隊及捐血中心為病友提供溫馨、便利及高品質的醫療照護。全民健保的開辦更使病友能在較無經濟壓力下享有更好的醫療。
高醫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主任邱世欣表示,這兩年來,高醫成立了更堅強的醫療團隊,提供患者多專科的整合性照護,不論是重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常合併的糖尿病,病毒性肝炎或者血友病患者常出現的關節病變,許多患者已經藉由高醫和其他專科密切合作解決常年的不適。
以往,外科醫師往往視替血友病患者開刀為畏途,但近幾年來,藉由術前的藥物動力學實驗以及足夠的凝血因子供應,我們已和骨科、復健科、牙科、外科和泌尿科等其他專科成功解決許多患者的困擾,讓負責手術的醫師能在不需要擔心血流不止的風險下成功進行手術。
像楊先生是一位嚴重型血友病患者,因常年關節出血造成關節的病變,原本不良於行且常因疼痛無法入眠,藉由骨科醫師陳崇桓在手術前即進行密切的沙盤推演、計算凝血因子藥物動力學,規劃術前術後治療劑量,成功地置換人工關節,讓楊先生有了更好的生活品質。
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在去年度更添購移動式超音波,讓醫療團隊在血友病患者發生關節疼痛時,能藉由超音波的影像幫助我們早期鑑別關節出血,肌肉出血等,提供患者更及時且準確的治療。
邱世欣指出,重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如僅靠輸血維持,通常壽命只有十多歲。因此需長期輸血合併使用排鐵劑的治療,可減緩體內鐵質沈積,延長壽命。
但是,鐵質沈積在心臟,肝臟,或是胰臟皆可能造成患者生活的不便以及生命的威脅。因此,針對成年或年紀較大的海洋型貧血兒童,該中心會積極追蹤體內的鐵質沈積並且給予排鐵劑治療。
針對年紀較小的海洋型患者,也會積極尋找接受骨髓移植的機會。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已協助兩位海洋性貧血幼童完成骨髓移植,就此脫離長期輸血以及鐵質沈積的惡夢。
其中一位是南台灣第一個接受臍帶血移植的個案,移植後,病童不再需要接受扎針輸血的痛苦,可以和一般孩子一樣快樂成長。
高醫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多年以來秉持著照顧弱勢族群病友之精神服務南台灣重型海洋性貧血、血友病病患以及其他罕見遺傳性凝血功能病變之病友。
未來,透過更密切的照護團隊討論及合作,高醫特殊血液病中心將在疾病的診斷、治療、整合照護上與國內及國際醫療團隊相互交流,此將提高醫療能力達到國際區域性的水準。這都顯示高醫的創新以及追求國際化醫療的決心。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2.06.23
斷指急救黃金五步驟 小港醫院手護最前線2010.04.07
體制改革現階段規劃內容說明會2021.11.02
推動11案無人載具創新實驗計畫展新局 經濟部技術處11月1日辦理成果發表會2020.08.20
北高雄今年最大場徵才 8月22日青銀就業衝一波2012.08.14
YM【恆明】輪 首航高雄港2011.11.07
加工出口區有效活絡雲端服務群聚2013.07.18
高雄購物節起跑聰明消費享好康2018.12.30
元旦假期部航港局加強離島及小三通旅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