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老、自撞雲林車禍死亡之三大肇因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15.12.04
雲林縣警局統計104年1月至11月份24小時內死亡之交通事故發生95件、97人死亡,經分析易肇事族群發現騎乘機車交通事故發生61人死亡最高,高齡者交通事故發生36人死亡次之,自撞(摔)交通事故發生30人死亡再次之。警方盼民眾上路應具有防禦駕駛的觀念,採取預測危險,進而遠離危險的方法,減低肇事機率,防止悲劇發生。
騎乘機車機動性高,易具便利性,但肇事率是所有車種之中最高。其實享受機車帶來的方便時,也可以提高防禦能力,提昇交通安全,除了戴安全帽外,也請機車騎士綠燈亮起時,切莫搶第一;前方車輛減速時,別急於超越,要預設對方可能轉彎或靠路旁停車;注意大型車輛轉彎時的內輪差,也別要避免進入大車前方的視野死角。
高齡者(65歲以上)是道路上最脆弱的族群,隨著年紀增加身體機能降低,對危險的反應能力與辨識能力也逐漸下降。呼籲年長者外出時穿著色彩鮮豔或具有反光效果的衣物,在夜間或昏暗天候外出時,更要攜帶警示燈具來提高自身安全。
自撞(摔)交通事故,是雲林地區的一項潛在危機,事故發生後,能還原事實真象的跡證非常有限,僅管極盡努力取得監視器或行車影像畫面,也只能證明駕駛人在沒有其他外在因素影響之下自撞(摔)死亡,卻無法得知駕駛人實際偏離車道的原因,難以預防。
駕駛人應妥善規劃行程,避免過於勞累,一旦身體出現下列狀況,表示身體已經疲勞,需要適當休息再上路:視線模糊、易漏看或錯看資訊。不自覺頻點頭,難以保持抬頭姿勢。哈欠連連,臉部發麻。反應遲鈍、判斷遲緩、注意力無法集中。動作僵硬,節奏緩慢。
「生命是無價的,遺憾是可以避免的」雲林縣警察局呼籲用路人保持防禦駕駛的習慣,預測可能發生危險時,車輛得適當減速並將腳保持在煞車板上,隨時準備煞車或閃避,平安行車要禮讓,快樂出門有保障。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0.12.29
109年雲縣新住民閱讀起步走書籍禮袋把知識帶回家2015.07.25
選總統洪秀柱南下雲林拜票2025.06.23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導入高階心導管設備 強化尖端醫療量能邁向智慧醫院新里程2008.04.16
斗南新任所長吳永忠今布達2022.10.10
2022 雲林國際偶戲節 布袋戲金曲歌唱大賽2023.05.02
專屬職場體驗 助中高齡及高齡者重拾就業自信2022.10.01
斗六市公所舉辦長青楷模暨模範夫妻表揚活動2024.05.28
雲林縣報名機車駕訓最優惠 中央與地方攜手疊加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