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嶼燈塔列為古蹟保存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5.11.23
交通部航港局表示,基隆市文化局今年11月17日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規定,正式公告航港局轄管「彭佳嶼燈塔」為基隆市市定古蹟,古蹟範圍為燈塔本體正投影面積47.88平方公尺,目前已有10座燈塔登錄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築。
航港局指出,彭佳嶼燈塔塔高26.2公尺、燈高145.4公尺、公稱光程25.3浬,位於彭佳嶼中央東部火山口附近高點,該燈塔建於1906年,由於強烈季風及海象不佳,建材搬運困難,遲至1909年7月底完工。
同年9月20日啟用發光,燈塔興建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主燈燈器為佛萊斯納(BARBIER&BENARD)水晶折光一等(透鏡直徑1840mm)旋轉透鏡,為我國使用透鏡最大的燈塔,塔頂及透鏡尚保留二次大戰期間遭盟軍轟炸掃射痕跡,增添歷史價值。另保存傳統水銀鏡機轉動平臺及傳導用重錘、鋼索等,也是臺灣地區最後一座淘汰煤油燈的燈塔。
交通部航港局表示,彭佳嶼燈塔目前有5人駐守,補給物資及人員更替,均由運星艦每月2次運補供給。因地屬環礁地形,設有簡易碼頭,惟大型艦艇無法靠近,需要小艇接駁。
自簡易碼頭到彭佳嶼燈塔,路面坡度超過45度,燈塔人員均使用農用搬運車載著補給品,沿著山路蹣跚而行,該島目前仍為軍事管制區,且交通極為不便,故航港局尚未開放民眾觀光。
目前登錄為古蹟或歷史建築之燈塔分別為國定古蹟2座(東莒島及漁翁島燈塔),市定古蹟3座(高雄燈塔、彭佳嶼燈塔及白沙岬燈塔),縣定古蹟2座(烏坵嶼、東引島燈塔),歷史建築3座(目斗嶼、鵝鑾鼻及綠島燈塔),共計10座,每座燈塔皆蘊含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未來航港局亦將戮力落實古蹟管理維護計畫。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9.03.13
公車式小黃再深入偏鄉2024.08.13
園管局力促四大產業新聯盟成立 加速園區產業數位轉型2023.06.13
台灣中油煉製事業部員眷獻愛心 挽袖捐血 解血荒2023.03.21
守護大氣繪本導讀 台電巡迴校園推廣環境教育2008.01.16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為3艘船舉行命名交船2011.08.26
高雄關稅局查獲轉口櫃走私洋菸酒2017.05.23
大林煉油廠婦女會送暖到仁愛之家2012.01.03
財政部高雄關稅局舉辦新造快艇啟用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