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23:14

取經以色列南投垃圾處理有解?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南投報導
2015.11.20
南投縣垃圾處理,一直是縣長林明溱的「噩夢」。而如何找到「處理」新模式,林明溱決定先「取經」以色列,看是否適用南投縣,讓南投縣垃圾變成另一種「有效能源」。 林明溱說,以色列處理垃圾,已研發出新途徑,利用「水處理」,將分類後的垃圾,轉成「有機物質」再利用;而在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沼氣,也轉化成「發電」與「瓦斯燃料」,供民眾使用;一舉兩得。 一直未能解決的「南投垃圾」,至上週仍堆積如山,環保局給的「理由」依舊是可送往處理的焚化爐,仍在歲修中。而堆積如山的「南投縣垃圾」,在上週還有3800公噸,雖環保局急採委外清理,並對外招標,但再怎麼搞,皆屬「治標」,一樣繼續看人臉色,所以環保局一直使用這個「再製」老套,已讓縣民失望。 是故,林明溱努力研究下的「以色列模式」,就直接成為「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的新出口。至於,以色列如何處理垃圾?為何會引起世界各國考察與學習?南投縣政府也投入了研究與評估。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土地面積僅以色列的三分之二,卻一直守在「焚化」方式處理垃圾;而表面看,比台灣沒有大進步的以色列,卻成功研發出不靠焚化爐,而能處理廢棄物的新模式,已讓人驚讚。 以色列研發成功,利用「水」處理廢棄物,是一項革命性的作為。承包以色列赫里亞園區廢棄物處理的廠商薩迪克(YairZadik)說,該公司是把收來的垃圾,倒在水中,讓塑膠等較輕材質的廢棄物,全數漂浮在水面,隨後撈起回收,進行資源回收。 其他泡了水的有機物質,如:廚餘、較有重量的金屬廢棄物,全數則下沉至水底;而作業系統在分離過程中,採用紅外線再將之分出「有機」與「非有機」廢棄物,進而將「有機廢棄物」送入儲存槽;再經發酵即產生了「沼氣」,提供發電使用,至於剩下的「殘渣」,就成為了「有機肥」原料。 而,沉於水中的「硬物質」,如:玻璃、鐵等非有機廢棄物,也經紅外線做分析處理,再轉化為「再生資源」。 薩迪克(YairZadik)表示,水和紅外線的分階段運用,無涉焚化程序;反而一般焚化垃圾得先完成垃圾分類,否則將無法處理廢棄物。 林明溱說,既然以色列擁有這門「水」處理垃圾技術,甚至「垃圾分類」都可以不必細分,南投縣應可以考察評估,而一旦適用,未來縣府也不必每天搞「破袋」檢查縣民投向垃圾車的垃圾,是否有分類?這種一舉兩得又不擾民的作為,值得借鏡。 圖說:中國對以色列的垃圾「水處理」,已完成一張程序圖,正提供該國各省參考使用。(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翻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