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以色列南投垃圾處理有解?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南投報導
2015.11.20
南投縣垃圾處理,一直是縣長林明溱的「噩夢」。而如何找到「處理」新模式,林明溱決定先「取經」以色列,看是否適用南投縣,讓南投縣垃圾變成另一種「有效能源」。
林明溱說,以色列處理垃圾,已研發出新途徑,利用「水處理」,將分類後的垃圾,轉成「有機物質」再利用;而在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沼氣,也轉化成「發電」與「瓦斯燃料」,供民眾使用;一舉兩得。
一直未能解決的「南投垃圾」,至上週仍堆積如山,環保局給的「理由」依舊是可送往處理的焚化爐,仍在歲修中。而堆積如山的「南投縣垃圾」,在上週還有3800公噸,雖環保局急採委外清理,並對外招標,但再怎麼搞,皆屬「治標」,一樣繼續看人臉色,所以環保局一直使用這個「再製」老套,已讓縣民失望。
是故,林明溱努力研究下的「以色列模式」,就直接成為「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的新出口。至於,以色列如何處理垃圾?為何會引起世界各國考察與學習?南投縣政府也投入了研究與評估。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土地面積僅以色列的三分之二,卻一直守在「焚化」方式處理垃圾;而表面看,比台灣沒有大進步的以色列,卻成功研發出不靠焚化爐,而能處理廢棄物的新模式,已讓人驚讚。
以色列研發成功,利用「水」處理廢棄物,是一項革命性的作為。承包以色列赫里亞園區廢棄物處理的廠商薩迪克(YairZadik)說,該公司是把收來的垃圾,倒在水中,讓塑膠等較輕材質的廢棄物,全數漂浮在水面,隨後撈起回收,進行資源回收。
其他泡了水的有機物質,如:廚餘、較有重量的金屬廢棄物,全數則下沉至水底;而作業系統在分離過程中,採用紅外線再將之分出「有機」與「非有機」廢棄物,進而將「有機廢棄物」送入儲存槽;再經發酵即產生了「沼氣」,提供發電使用,至於剩下的「殘渣」,就成為了「有機肥」原料。
而,沉於水中的「硬物質」,如:玻璃、鐵等非有機廢棄物,也經紅外線做分析處理,再轉化為「再生資源」。
薩迪克(YairZadik)表示,水和紅外線的分階段運用,無涉焚化程序;反而一般焚化垃圾得先完成垃圾分類,否則將無法處理廢棄物。
林明溱說,既然以色列擁有這門「水」處理垃圾技術,甚至「垃圾分類」都可以不必細分,南投縣應可以考察評估,而一旦適用,未來縣府也不必每天搞「破袋」檢查縣民投向垃圾車的垃圾,是否有分類?這種一舉兩得又不擾民的作為,值得借鏡。
圖說:中國對以色列的垃圾「水處理」,已完成一張程序圖,正提供該國各省參考使用。(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翻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3.07.19
集集采風營今辦理靜態作品展2008.02.28
南投茶曝光 國際 日本電視台名間取景2022.03.15
信義鄉人和部落石虎現蹤 苦茶農友轉作友善行動守護石虎2014.09.19
畫家施來福鄉土情水商展出畫作2022.11.23
網傳南投市長候選人張○哲交保限制住居? 張嘉哲:張○哲非本人2012.09.17
水里埔里及竹山河川區域之土地造冊完竣2008.07.17
卡玫基颱風來襲提醒民眾注意飲食衛生2009.08.15
水里救生員張瑞賢救援因公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