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冰品冷飲衛生檢驗結果出爐
記者李華峻/台南報導
2008.07.15
炎夏冷飲冰品解渴好,衛生安全不可少,為維護消費者食用冷飲冰品衛生安全,臺南市衛生局即於6月起,針對市售之冷飲店販賣之冰品、冷飲食品進行第一波稽查及抽驗,共稽查75家首波抽驗品項包括(綠茶、烏龍茶、紅茶、果汁、冰塊、冰棒等),檢測生菌數、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共計抽驗128件,其中不合格件數32件,佔不合格率佔25%,對於本次不符合衛生標準之業者,衛生局已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0條之規定,通知業者限期改善,並於改善完成後擇日抽查複檢,如對於複檢結果仍不符規定者,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33條規定,處以新臺幣3萬至15萬元罰鍰並並公告不合格業者名單。
本次除針對61件冷飲冰品及48件冰塊,檢驗衛生標準外,並抽驗19件冷飲冰品配料(如:珍珠粉圓、芋圓、蒟蒻、仙草、蒟蒻…等),檢驗防腐劑及性狀。檢驗結果檢出18件冰塊及14件冷飲冰品不符衛生標準,衛生指標菌量(大腸桿菌群)過高;冷飲冰品配料添加物均符合規定未檢出防腐劑。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抽驗結果發現19件冷飲冰品配料均未發現添加防腐劑之違規情形,已有明顯改善。
衛生局表示大腸桿菌群常被用來作為監測食品是否遭受污染,或是製程有無衛生缺失的重要指標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桿菌群過多,雖不致於影響身體健康直接致病,卻足以顯示該產品衛生狀態不良。衛生指標菌如超過標準,即表示在製作過程當中的衛生狀況、食材、器具、包裝過程可能遭受污染,或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狀況不佳所造成,至於常溫保存更是微生物繁殖的最佳環境。
該項冷飲冰品專案稽查抽驗工作仍持續進行,自7月份至8月份將再進行第二梯次抽驗,將以冰品製造業、冷飲店及攤販為主要抽驗對象,本項工作除產品的抽驗外,並輔導業者加強重視製作過程、環境衛生及自主管理情形,包括產品品質衛生、人員衛生…等管理,如從業人員應重視個人衛生做好定期體檢,手上有傷口時應即刻停止調理食物,以避免污染食材、注意冰箱儲存溫度管控及交叉污染管制等。此外衛生局呼籲消費者,在選購飲冰品時最好多觀察現場製作販售場所之環境是否衛生?冰塊貯存櫃是否存放其他物品?杓子、盛裝容器是否清潔?食物貯存是否有效防止病媒污染(如設紗窗紗門、空氣簾…等)?冰品原料有無加蓋或異物侵入現象?另外也需注意工作服務人員是否經常洗手等。 臺南市衛生局除持續進行抽驗外,更呼籲業者需落實衛生自主管理。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0.12.06
府城學子揚名國際奧林匹亞競賽2007.12.18
南區公所行政院主計處工商普查全國「優等第三名」2008.07.16
台南縣村里業務績優單位表揚2008.09.05
無菸府城健康無限 府城拒菸有『法』保護2008.03.05
優良定檢站表揚大會2008.08.27
聽障月餅達人促銷記者會2008.08.04
蘇煥智會勘大灣大排2009.03.21
南縣舉辦南瀛佛教界全民點燈祈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