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田引進雷納生機械手臂助癱婦再站起來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5.10.14
光田綜合醫院率先引進歐美最新3D電腦定位脊椎微創手術系統「雷納生機械手臂」,藉由其先進的3D定位導航與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精準度高達99%,引進至今已成功為數十多位患者完成精密的脊椎手術治療。
台灣每年有約十萬人因退化性脊椎問題需接受治療,六十五歲以上女性五人之中可能就有一人發生過骨質疏鬆引起之脊椎骨折,而男性大約八人之中就有一人,脊椎分布了無數控制全身各部位的重要神經及血管,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因此相關手術也具備一定的風險,以一般脊椎手術來說,術中造成神經損傷等各種風險的機率可能高達30%,有些患者須再次以手術來重建改善,因此脊椎手術技術必須不斷朝向以更加精準、安全、傷口小恢復快的方向發展,才能提高精確度,降低手術風險。
六十五歲的林女士有嚴重的脊椎退化問題,過去陸續接受過兩次脊椎手術,灌過骨水泥、甚至還有九節脊椎打過鋼釘,還好行走無礙,但今年七月,林女士不慎跌倒,致使脊椎再受重創,第九、十節壓迫受損,當時她感到背部劇痛,雙腳無力無法動彈,甚至出現尿失禁的情形,林女士下半身癱瘓只能躺在床上,原本以為自己將在病床上度過餘生,所幸接受院院長陳子勇診療,並透過該院最新引進的「雷納生機械手臂」輔助的精密脊椎手術後,原本無法動彈的雙腳術後即可擺動及踢腿,經復健一個多月後,如今竟能再度站起來走路,讓劉女士非常驚訝且感動,不斷感謝醫師,直稱這是生命的奇蹟。
而另一位七十九歲的曾女士因脊椎塌陷,每走一步都腳麻腰痛,生活作息受到嚴重影響,為此她赴北部某醫學中心接受手骨水泥手術,但術後腰腿痠痛完全沒改善,曾女士希望能再次接受治療,但因先前打入的骨水泥質地十分堅硬,會影響再次手術鋼釘植入時的準確度,導致鋼釘偏移甚至刺穿脊椎骨或傷到神經,因此施行難度高,輾轉於各大醫院仍無法得到妥善的治療。
後來經光田醫院神經外科團隊使用「雷納生機械手臂」進行脊椎手術,一次到位將鋼釘植入正確位置,曾女士術後腰痠背痛的問題大幅改善,行走也不需再「步步驚心」。
陳子勇表示,光田在過去的十八個月當中實施約四百多台的脊椎手術,病人以老年及退化性脊椎為最多。脊椎退化是中老年族群很大的問題,少數病患甚至年輕時就做過脊椎手術,但一般脊椎手術存在一定的風險,有30%的機率可能發生程度不一的神經損傷、術中出血過量或骨釘錯置、鬆脫、術後復原不良等問題,且植入的鋼釘或人工關節壽命有限,年久使用會退化、磨蝕、損壞,多年後如果要做第二次重建手術時,困難度和風險將會大大增加。
如今,在「雷納生機械手臂」輔助下,醫療團隊在術前就能以3D導航電腦斷層掃描清楚分辨骨骼、肌肉及神經組織構造,全面剖析病患完整症狀,模擬植入物放置角度及深度,避開神經組織以及任何阻礙物,再結合機械手臂引導定位,精準完成手術。
這項利器大大提升醫師實施多樣化的脊椎手術如:開放式(傳統式)及微創式的骨釘植入手術,骨鬆症骨折常實施之灌骨水泥手術及脊椎腫瘤定位手術等的精確度,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出血量及手術時間,減少傷口的感染率,有助維持脊椎背部整體肌肉彈性運作,提早讓病人恢復正常活動,無論是初次手術或再次手術治療的脊椎患者,都可說是更安全、更優質選擇。
圖說:兩位接受手術患者與醫療團隊。(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0.10.02
大雅鄉民生路發生火警2013.10.18
中市抗漲小組繼續監控維持物價穩定2018.07.29
東勢照顧生活館開幕長照服務更完善2013.08.17
第十屆吾愛吾家獎社會局長王秀燕獲獎2015.08.05
警幼女住院仍犧牲假期速逮肇逃者2013.08.02
胡志強:暫緩流浪貓犬認養是為了保護市民2013.08.02
低收入戶人窮志不窮拾物不貪送警局2011.01.16
送年菜活動 關懷獨居老人